如何看待“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才能共入洞房这一习俗?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讲究与天地和谐相处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日常生活中用一记录时间刻度,则是以“天干”“地支”命名 。
天,地,以及我们人,三者合在一起,便是三才 。
我国婚姻嫁娶中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实则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思想”“尊亲思想”以及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 。

如何看待“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才能共入洞房这一习俗?

文章插图
《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婚姻嫁娶行的人道之事,所以第一拜为拜天地,既是敬畏天地,上达天听,祈求上天恩准,获得天地祝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把这“三拜”成为拜天地的原因 。
二拜高堂,拜的是父母 。我国古代,父母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堂屋 。堂屋一般位于正中位置,且地基高于其他房间 。所以,在以前,子女在外人面前不能直呼父母名讳,便以“高堂”代之父母 。二拜高堂,指的是尊亲 。一般而言,结婚以后,子女成立单独的一个家庭,俗称“分家”,从父母组建的家庭中分离出来 。父母对于我们有养育之人,所以结婚成家时,应该拜父母,以示对父母的尊敬,感恩之心 。所以我们也将其成为“拜堂” 。
如何看待“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才能共入洞房这一习俗?

文章插图

夫妻对拜,则是指夫妻两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在外来的人生之路上,身边之人便是陪伴之人,扶持之人,是人生的另一半,所以两人组建家庭,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扶持 。
而现在很多人曲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为,一拜天地,从此受尽老婆气;二拜高堂,还要讨好丈母娘;夫妻对拜,从此勒紧裤腰带;送入洞房,我跪地板她睡床;我是麒麟她是狼,有妻徒刑万年长 。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也是对美好愿望的亵渎 。
如何看待“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才能共入洞房这一习俗?

文章插图
【如何看待“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才能共入洞房这一习俗?】

拜堂又称拜天地,是汉族婚姻习俗,在唐代,新婚之妇第二日见舅姑,俗名拜堂,但与后世的拜天地不同 。后世的拜堂,最初起源于北宋时期 。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 。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
过去,男女结婚成家,被看成是人生转折的大事,当然,要有仪式感 。和当下结婚仪式有质的不同 。当下结婚仪式越来越象文艺演出,缺乏教义上的质感 。这过去的结婚仪式感就不同了 。比如,一拜天地,意思是先要拜谢天与地的恩赐,因为,人的吃喝拉撒睡的供需,都是天地赐予的,当然要拜之感恩 。其次是拜谢高堂,就是祖辈和父母 。就是拜谢养育之恩 。最后是夫妻对拜,意思是从此就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 。所以,要相互感恩,相互尊重,以此为启点了 。这种仪式延续了几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如今就不同了,不仅新郎新娘不懂,就连双方父母也没有天地和高堂的概念 。所以,现如今的婚姻仪式,虽然高端大气上档次,象举行一次文艺演出,可是,一点内涵也没有 。再说,前来祝贺的都是不情愿来吃高价饭的,谁还有那个心思呢?!(*^o^*)
一要感恩天地,珍惜美好姻缘 二要感恩父母,共同孝敬老人 三要互相感恩,珍惜对方,尊重对方 。而是我们古代婚礼仪式之一 。中国婚礼仪式 。旧时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参拜天地后,复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的仪式 。也有将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长辈,后世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 。清代和民国时均有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礼之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