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 二 )


在萧何等人的协助下,刘邦渐渐羽翼丰满,就趁项羽出关平叛时,派人摇大摆地修复被烧毁的栈道,吸引章邯大军的注意力 。暗地里却派大将韩信,从小路率大军东出陈仓,一举攻下了咸阳,然后如出笼猛虎般直扑彭城,拉开架势开始与项羽争夺天下了,最后终于逼的楚霸王项羽乌江自杀 。。
勇冠三军出自西汉武帝时,兵败被俘的李陵,在《答苏武书》中所写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一句 。
李陵是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从小精于骑射,又谦让下士,汉武帝觉得他绰有祖风,就让他领五千骑士,为征伐匈奴的贰师将军李广利运送粮草 。
李陵不干,要求自成一军,侧击匈奴 。汉武帝知道他是不愿受李广利的指挥,所以很不高兴,就说没有马可给他了 。李陵说,臣愿以少击多,只领五千步兵就可直捣匈奴单于王庭!
意气风发的李陵出境后恰好遇上了躲避李广利汉军的三万匈奴主力,以强弩射杀数千匈奴兵 。单于大惊,就又招集左、右两王约八万人马围攻李陵 。李陵毫不畏惧,率军又斩杀三千多匈奴兵 。如此再三,几天时间且战且走,快到汉朝边界时,匈奴单于不敢追了,想撤军 。这时一个李陵部下因受罚而叛逃,告诉单于李陵没有援军,五十万支箭已告尽,只剩三千人马,且伤兵过半 。
匈奴单于一听大喜,振作精神又挥军追来 。这时李陵军已只靠拆掉车轴当武器来作战了,又杀了一些敌军后,终于力屈被俘 。
李陵被俘后,匈奴人如获至宝,单于把女儿嫁给他,还封他为右校王 。李陵因家人已被汉武帝屠灭,就只好身在异乡为异客了 。这时,恰好出使匈奴的苏武也被扣留,由于过去在汉朝时李陵与苏武关系不错,单于多次派李陵劝说苏武投降匈奴,都被苏武严词拒绝了 。
后来汉匈关系和好,被扣十九年的苏武被放回国,后被封关内候,而李陵就永远地留在匈奴了 。
汉昭帝时,曾让苏武写信招李陵回国,已铁心留在匈奴的李陵就写了这封《答苏武书》,讲述自己的心迹,说明了不回去的原因 。书中情真意切,悲壮激昂,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
以上两则成语故事,就是产生于古代真实的战争中,读来饶有趣味,还对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史有一定帮助 。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东汉时期大将马援,马援为抗击外族入侵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代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 。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 。后用以比喻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 。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 。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 。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东汉时期,刘备派诸葛亮留守荆州,自己带兵进攻益州 。诸葛亮深知益州守将张任胆略过人,不能轻敌 。于是亲自带兵前去诱敌,张任见诸葛亮带一支队伍不整的军队来袭,心想他用兵如神只不过是传言,于是中计成为诸葛亮的瓮中之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