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 三 )


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史书上大大小小的战争记录数不胜数 。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战争人才,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典故 。也创造出了一个一个战争神话 。
战争虽然摧毁了很多美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 。
中华战争史留下了很多典故,今天介绍几个比较有名的典故 。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 。
项羽带领军队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的船只凿沉,击破烧饭用的锅子,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 。在军中形成了,不进则退不胜则死的氛围 。最终项羽带领着这群抱着必死之心的虎狼之士大破曾经横扫六合的秦军,创造了一个经典的战争神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相近谚语或成语: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置之死地而后生 。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求救于齐国 。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 。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
这种方法被后世广泛而用,相关的战术有“围点打援”、“攻其必救” 。通过进攻敌对势力薄弱的地方,让原本处于攻势的敌人被迫进入防御,并将敌人调动到对自己有利的战略位置 。通过此种方法变被动为主动,起到打击消灭敌人的目的 。
相近谚语或成语:调虎离山,声东击西
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带领军队讨伐孤竹国,战斗从春天一直到了冬天 。战斗结束后齐桓公带领军队凯旋回师 。谁知全军在野外迷失了方向,这时候管仲出了一个计策 。
他找了一匹从小在齐国长大的老马,把老马放在队伍的前列不去管它,全军跟随老马行动 。最终这匹老马带着齐军顺利地回到了齐国 。
相近谚语或成语: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战争史涌现出来的人物及典故如繁星般灿烂而不可胜数 。历代的精髓不是寥寥数语就可尽言,在此权当抛砖引玉将几个精彩的成语分享给大家 。
期待您在留言区留下你最熟悉的典故 。
要说古代战争中包含的成语故事还真挺多的,下边列举两个个供大家欣赏 。一:草木皆兵:东晋的时候,秦王符坚控制了中国北方地区,他觉得自己实力强大,就想一举消灭江南的晋朝,于是他率领九十万人马杀奔晋朝而来,晋军大将谢石,谢玄率八万人马迎战 。
符坚看到晋军兵少,就想以多取胜,迅速出击,但没有想到,他的先头部队二十五万人马在寿春被晋军打了个出其不意,大将被杀,损失惨重,秦军锐气被挫,军心动摇,士兵纷纷逃跑,这时候的符坚站在寿春城上,看见晋军队伍严整,将士士气高昂,在看看北方八公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像晋军士兵,后悔自己来攻打晋朝太轻率了 。晋军实力强大,到处都是晋朝的士兵,我怎么可能打败人家呢 。
符坚心里已经害怕了,但自己率领这么多人马来了,就这么回去太丢人了,怎么也得打打看呀,于是他命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列阵,想凭借地理优势对抗晋军,这时候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让符坚把队伍往后撤一点,晋军过河和秦军一较高下 。符坚暗笑谢玄不懂兵法,兵法讲半渡而击,只要你一渡河,队伍没整顿好,我就下令出击一战就把晋军打垮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