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二 )


《新婚别》令人感动的是,妻子识大体,以国家为重,临别时勉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最后为了让丈夫安心,还立下誓言,虽然“人事多错迕,“但是”与君永相望 。”
2、《垂老别》
这首诗通篇押【 寒】韵,也是一韵到底: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石壕吏》老妪上了前线,《垂老别》则写了一个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情形 。在“子孙阵亡尽”的情况下,两位老人不能够颐养天年,反而要经历一番生离死别 。令人不忍卒读 。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文章插图
3、《无家别》
通篇押【 齐】韵,一韵到底: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一个失败的士兵回到了家乡,看到的是一篇荒芜,哀叹道“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更令人痛心的是: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连亲人的尸骨都没有能力去埋葬 。
读到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应该受到了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的影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文章插图
结束语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
"'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指《三吏》《三别》)总结 。在国家危亡之际,百姓们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 。杜甫一路走来,以自己的亲眼所见写出了劳苦人民的辛酸和灾难 。
@老街味道
01、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与李白是很有缘的,曾两次不期而遇,都是忧国忧民却不被重用的诗人,他们只能把淤积在心中的愤懑通过诗歌释放出来,两位大仙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互赠了诗篇 。
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缘分就像一道桥,至此之后两人再无机缘见面 。
02、三吏三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指: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