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古文赏析及翻译诗意 晏殊蝶恋花注音版】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这首《蝶恋花》词,双调六十字,篇幅甚短 。而晏殊却在这有限的天地中,以生花妙笔,将传统的离愁别恨题材,写得情致深沉、缠绵而气象高华阔大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词的上片,以环境衬染 。开篇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移情入景,给全词定下了基调 。槛菊庭兰,既是居处幽雅之物事,也是衬比人品之高洁 。“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这里暗含此意 。深秋之时.菊笼轻烟而“愁”,兰沾晓露而“泣”,这是词中主人公内在愁怨之情的“外射”和“物化”,状物实是写人 。虽然仅只七个字,但交代的内容却很丰富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承上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飘荡着缕缕轻寒,梁间羽燕穿过帘幕,双双飞去!这两句虽写客观物象,然而却透露了主人公的内心愁苦 。
惟其孤独,所以对时序迁移、节候冷暖特别敏感 。如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所以感知轻寒透入帘幕,实是由于空闺的寂寞,同时也暗示了欢情的消歇 。而梁间羽燕的双双飞去,更加反衬出闺妇的孤独无依的处境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怨无知之明月不知人间的离别之苦,斜照到今日晨晓,实是抒有情之人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
下片的过片几句,于写景叙事之中抒怀人之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夜西风,碧树凋尽,这样的情景未必是真实,但浸透了感情的色彩 。在离人看来,由于人在人去,可以一夜之间,景象全非 。“碧树”在这里是美好希望的象征,一夜西风,也是一种突然的变化,吹尽了碧树;实际上也就是吹碎了思妇的心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着一“独”字,显出思妇的伶何孤单 。“独上高楼”,为望远人 。“望尽”是极目远眺,思飞神驰之态可见 。“天涯路”,表明遥远,难以寻见,境界宽阔,怀人之离愁亦随之泛溢无边 。人既望而不可得见,相思怀人之情,只能托之于书翰相传 。
“彩笺”、“尺素”,分言则一供题咏,一传书信,这里复叠使用,以言离情之多,怀人之切,独处之苦 。而山长水阔,阻隔重重,世路茫茫,人踪渺渺,音信亦复难以凭寄 。情自无由相达,则无限失望、感伤之情,何能穷已 。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在三处提到这首词 。一处是:““我瞻四方,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另一处是“词有三种境界”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在称赞《诗·秦风·蒹霞》“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几句“最得风人之致”的同时,又举引这几句,认为“意颇近之” 。
王国维从“西风凋碧树”这几句所创造的意象,引申出“忧生”的感喟,并比喻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 。显然王氏的理解与这几句原意了不相涉,但晏殊所写的这几句不只是含义狭窄的具体的表面形象,而是含蕴丰富、涵盖深广的意象,凝聚着更广更深的现实生活体验,从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理解 。
正如谭献《复堂词话叙录》所云:“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心何必不然 。”这也充分说明晏殊词不仅以情动人,而且以其理致深蕴的特点,增加耐人寻思的韵味 。
- 山居秋暝原文赏析及解释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
- 蝉虞世南拼音版意思(蝉古诗赏析及解释)
- 如何赏析纳兰容若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全文
- 登楼原文及翻译注音 杜甫登楼赏析
- 渔家傲古诗李清照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
- 龟虽寿赏析题及答案 龟虽寿赏析及中心思想
- 长安春望翻译及赏析 长安春望卢纶赏析
- 拼音版游子吟赏析及翻译 游子吟古诗带拼音注解
- 春江花月夜赏析及诗意 春江花月夜翻译及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