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让我对重阳节有深刻认识的是小学时期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课文之后,通过这些诗词,了解古时候人们在重阳这天就有了登高、戴茱萸等风俗习惯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还有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可以了解到古人在重阳这天还有赏菊、饮酒等习惯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适宜登高望远 。而这个时候也正是菊花盛行开的时期,所以赏菊也成了这个节日的活动之一 。重阳节又是丰收的时节,人们丰收的喜悦之余认为这是祖先和上天的保佑,所以人们将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定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所以称九月九日为重阳,是由于九属于阳数,又是双九,所以称为重阳 。九九有长长九九的意思,九又是单数中最大数,发展到现在尊老爱幼的传统中华人民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今又成为中国老年人的节日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赏菊、放风筝、吃重阳糕等习俗 。
九、久相连,高、糕相谐,均含有万事皆“久”、皆“高”之祈福意 。
为何称九月初九为“重阳”呢?
《易经》视九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 。故九月初九既称“重九”,亦称“重阳” 。此为重阳节名称的由来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习俗始于东汉年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相传与道教有一定的渊源 。
据南朝任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记载,相传在东汉年间,汝南县一村庄有一个名叫桓景的小伙子 。有一年,汝河两岸害起瘟疫,桓景的父母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了 。
桓景听乡人说,这场瘟疫是汝河里的一个瘟魔作恶引起的,小伙子遂决心为民除害 。当时,东南山中隐居一位修仙得道的费长房大仙师,桓景便上山拜师学艺 。
来年秋季,大仙师对正在练剑的桓景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兴妖作怪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一包,菊花酒一坛,让你的家乡父老戴茱萸叶,饮菊花酒,出户登高避祸 。”交代过后,仙师让桓景跨上仙鹤飞向汝南家乡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桓景回到家乡 。九月初九这天清晨,他领着父老乡亲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每人分一片茱萸叶,用以驱瘟魔;又倒出菊花酒,每人呷一口,以防瘟疫之疾 。桓景将乡亲们安顿好后,便手执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准备同瘟魔决斗 。
不久瘟魔破水登岸,见人们都聚集在高山上,便猛冲过来 。忽觉酒气刺鼻,茱萸冲肺,瘟魔难以抵抗这股神奇的力量而不敢登山,转身奔向村中 。桓景同瘟魔展开激战,瘟魔不敌,败阵而逃 。桓景祭起降妖青龙剑,将瘟魔刺杀 。
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九九重阳?

文章插图
乡亲们回到村中,看到满地暴死的鸡鸭鹅、马牛羊等家禽、家畜,劫后余生的父老乡亲万分感谢救命恩人桓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