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称为教书匠,你认为怎么样?

我认为‘’匠‘’是个中性词,把老师称作‘’教书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 。老师把自己称做教书匠,有点谦卑、自嘲的意思;外人称老师为教书匠,多带戏谑、嘲弄、看不起的意思 。但无论怎样理解,都否认不了‘’匠‘’的独到和伟大之处 。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匠‘’的解释是——(1)工匠:铁匠/铜匠/木匠/瓦匠/石匠/能工巧匠 。(2)指在某方面很有造诣的人:宗匠/文学巨匠 。如【匠人】旧指手艺工人 。【匠心】巧妙的心思: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
由此看出,‘’匠‘’字并不带贬意,不管是在书写或正规语言交流中 。但大众口语往往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也是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所在 。所以老师们对于‘’教书匠‘’的称谓也不必过于计较,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一笑而过最好 。要较起真来,难道你不情愿教师具备深钻细研、精益求精的工匠情神,达到知识化、专业化,在教学上有突出成就、有独特造诣吗?
可以 。教师是塑造,打造和雕琢人的灵魂的匠人 。
当前,把老师称为教书匠,太合适不过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孔子,张栻,朱熹,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这些人成为教书匠,显然滑稽,可笑,不应该 。
称当前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为教书匠,我们之所以感觉特别合适,是因为这些人跟工厂里的工人没有多少区别 。
老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流水线上从事着并没有多少新意的工作 。这些工作千篇一律,教学早已被设计的“井井有条”,上课只需按部就班 。
平时上课,看教参,下课件,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哗啦啦 。“知书达理”的学生或规规矩矩,或认认真真,调皮捣蛋的学生或心猿意马,或呼呼大睡 。
参加讲课比赛的时候,除过看教参,下课件,再就是一节课正常上课时间上,学生自习辅导时间上,这叫打磨 。打磨一节课,打磨的精致到了什么地步,上课谁举手提问,什么时间提问,何时该有掌声,都安排的妥妥的 。
真应了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老师不是教育教学,而是纯粹的演戏 。
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被称为教书匠,那绝对是奇耻大辱 。因为教书匠培养的是机器,而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认识世界(科学精神)和认识自己(哲思),进而创造快乐并享受快乐 。
显然,从事这样工作的人,必定是有思想的人,有热情的人 。尤其是思想 。
想要成为法国的中小学教师,所有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哲学老师,哪怕你是幼儿园的老师 。也就是说,法国的教师队伍里,基本上排除了没有思想的人 。
有思想的老师,他们不会过分重视僵死的知识,他们更多的会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对“寻常”产生质疑 。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
有思想的老师会宽容对待不同学生,他们会看到形而上的道,更会包容形而下的各色现象 。人有共通的人性,人道;也有各不相同的个性,气质 。
所以,有思想的老师不会轻易动怒,不会随便发脾气 。当然他们对于爱心的理解也不会空洞的 。
他们的爱心源于一种精神和思想的超越性,超越于生活鸡零狗碎的是是非非,超越于无关大碍的成败荣辱 。他们的爱心源自于思维的有序和缜密,源自于思想的深刻与广博,源自于对真理与智慧的热忱 。
所以不要随便谈爱心,因为当下人们所谈的爱心是假爱心,他们这一刻的爱心极有可能下一刻变成私心,狠心,漠不关心 。
【把教师称为教书匠,你认为怎么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