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马璘传翻译 马璘传原文及翻译

马璘是唐肃宗、代宗时期的著名将领 , 他身上有着传统义士的慷慨英勇 , 也有武臣贪敛钱财的恶习 。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 , 对马璘的最深刻印象 , 应该都是他的勇猛 。
在他二十多年的征战足迹中 , 以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的昭觉寺之战 。在这场代宗即位后唐军开展的第一次大战中 , 马璘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当时 , 天下兵马元帅李适(后来的唐德宗)、副元帅仆固怀恩及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回纥等军会师 , 自陕州、陈留方向夹击叛军 , 准备收复东京洛阳 。安史叛军主帅史朝义顽强抵抗 , 在所派部下数万为唐军所败后 , 甚至亲领“精卒”十万出城 , “营垒如山 , 旌甲耀日” , 于昭觉寺列阵 。
唐军诸将发起猛攻 , 杀死大量叛军 , 但始终无法冲破叛军阵线 。在此危急时刻 , 马璘不顾安危 , 以一镇节度使之尊 , 亲领部下五百人冲阵 。在夺下叛军两个盾牌之后 , 他深入万众之中 , “入贼阵者数四” , 奋力拼杀 , “贼左右披靡 , 大军(唐军)乘之而入 , 贼众大败” 。
【唐平安史之乱形势图】
唐军趁胜发动反攻 , 转战至石榴园、老君庙 , 再败叛军 。一路追击 , 叛军“人马相蹂践” , 跌下悬崖 , 尸首填满尚书谷 。总计此役 , 安史叛军或战死、或被擒 , 损失八万人(斩首六万级 , 捕虏二万人) 。史朝义仅领亲随数百东逃 , 洛阳、河阳相继被收复 。
在这次决战中 , 马璘的突出表现为唐军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而中兴名将李光弼也对马璘的勇猛印象深刻 , 称赞道:“我行军用兵三十年 , 从没有经过以少胜多 , 雄健矫捷像马将军一样的人 。”

吾用兵三十年 , 未见以少击众 , 有雄捷如马将军者 。
而实际上 , 马璘的英勇过人不止体现在这一次战斗中 。
作为安史之乱后自安西内调的将领 , 他在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卫南之战时 , 便“以百骑破贼五千众” , 从而崭露头角;
仆固怀恩之乱时 , 马璘从河西东行 , 且行且战 , 直达凤翔 , 以必死之姿态直击吐蕃 , 迫使其撤退;潘原之战时 , 又独自率领两千精兵夜扰吐蕃军营 , 致使其军心大乱 。
马璘在任邠宁节度使前后时 , 虽然碍于自身贫弱 , 无法对吐蕃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但他屡以勇战 , “频破吐蕃……前后破吐蕃约三万余众” , 正如《旧唐书·马璘传》所说:“镇守凡八年 , 虽无拓境之功 , 而城堡获全 , 虏不敢犯 。”
?
马璘不仅武功绝伦 , 且能宽大为政 。
  1. 他面对勇敢直言的段秀实 , 能赦免即将被枉杀的军卒;
  2. 新年元日之际 , 有人建议赦免偷盗军卒 , 但马璘并不纵容这种投机风气形成 , 按照军法将其处死;
  3. 泾州大旱 , 有人以巫术求雨 , 马璘却不惑于此举 , 知道“旱由政不修” 。
【新唐书马璘传翻译 马璘传原文及翻译】马璘以慷慨效仿先贤而立志从戎 , 一生征战 , “忠而能勇 , 武干绝伦” , 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 , 忠于朝廷 , 抚恤百姓 , 的确为大唐帝国的中兴猛将、“雄边威敌之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