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二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 。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 。同时 , 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 。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 , 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 。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 。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 , 其祭果饼必圆 。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 。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 。华下月轮桂殿 , 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 。纸小者三寸,大者丈 , 致工者金碧缤纷 。
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 , 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 。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女归宁 , 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 。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 , 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 。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 。孔夫子有“不学礼 , 无以立”的庭训 。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结束语】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 , 夕月以夕 。”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