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1、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 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
2、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
3、賽龙舟 , 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 ,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 , 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2、北方端午节吃什么菜【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1、五毒饼 , 端午节前后 , 不少食铺会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实际上,五毒饼就是玫瑰饼 , 只不过其最外一层的酥皮儿上印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的形象罢了 。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
2、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 , 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 , 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
3、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 。端午时节的黄鳝 , 圆肥丰满,肉嫩鲜美 , 营养丰富 , 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 。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
4、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 , 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
5、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 。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 , 有5层 。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 , 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
3、端午节车子限行吗端午节车子不限行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0年部分节假日的安排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zhi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dao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 京政发2020年13号相关规定 , 6月25日至28日,对本市机动车和非本市进京载客汽车交通管理措施进行一系列调整 。
具体包括:北京市机动车不受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非北京市进京载客汽车不受7时至9时,17时至20时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不受9时至17时按车牌尾号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限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