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本期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发生在刘琮投降曹操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诸葛亮、刘备和刘琮 。原文如下: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 。操大怒,即日进兵 。玄德问计于孔明 。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 。”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 。”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 。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闻者莫不痛哭 。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玄德勒马大叫曰:“刘琮贤侄,吾但欲救百姓,并无他念 。可快开门 。”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 。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 。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派徐庶前来劝降,遭到刘备的断然拒绝 。诸葛亮提出建议,放弃樊城前往襄阳 。刘备命孙乾和简雍将撤往襄阳的决定告诉当地百姓,百姓们纷纷跟随刘备 。不过,当来到襄阳城下时,刘琮避而不见,蔡瑁和张允则下令城内士卒乱箭齐发,企图阻止刘备等人进城 。最终,刘备放弃了进入襄阳的打算,率众向江陵撤退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扶老携幼”,意为带着老人、领着孩子,形容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 。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故事情节,基本符合历史的原貌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先主曰:‘吾不忍也 。’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尽管没有出现小说中所言的蔡瑁和张允命士卒放箭之事,但阻止刘备进城却是不争的事实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派徐庶前来劝降之事,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故事 。按照《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徐庶离开刘备归顺曹操,并未如小说所言是在荆州之战爆发前,而是在刘备南撤江陵途中发生的 。当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徐庶不得不挥泪离开刘备 。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劝降刘备 。


携老扶幼什么意思 扶老携幼造句简单

文章插图



不少读者在了解荆州之战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国志·刘表传》中曾说“(刘表)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说明刘表治下的荆州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为何却被曹军轻易突破防线深入腹地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