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一把握学情,把课堂还给学生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刘恒
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效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以"启发式″和"问答式"等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例,课堂上,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不去盲目地追求热闹,把握学情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择机择时择内容加以引导,这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面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下面我从"教学材料″即教材、教参、教案,教辅资料,掌控学情的"五个把握″,"启发式″和"问答式"的教学方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谈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问题 。
一、关于教材、教参、教案、教辅资料 。
对于教材、教参、教案、教辅资料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我们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时讲教教材,老师上课干什么,教书的,教什么书,就是教课本、教教材,教材有什么咱就说什么,教材怎么说咱就怎么教,到了2000年前后就变成教参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说 。老师备课就是备教参,把教参的内容转变成教学的内容,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市场上有很多教辅读物,这个教辅读物就是根据教参所进行的二次加工、三次加工,这样一来我们老师想说什么,对于爱学习的孩子和家庭重视孩子教育的部分学生来说,学生基本都知道,老师就尴尬了 。时至如今,我们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与创新,我们不讲教教材,换了一个概念,叫用教材教,用教材教人,用教材教学生 。什么叫作用教材教人?不是教材有什么咱就教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才教什么;是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的 。不是根据教材的结构来选择教学的结构,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学生的行为规则来决定教学的结构和规则的 。再者教师准备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随时随机随学情要进行取舍与再加工 。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活用教材、活用教参、活用教案″甚至于还应"活用配备的学生购买的教辅资料″,这样才能准确地引导真实地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二、掌控学情,做好"五个方面的把握″ 。
第一,在课堂中要把握学生已经懂的知识内容 。
学生已经懂的作为教师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我们在在听课时发现很多老师对学生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还在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讲个不停,学生已经懂的,你只需要检查就可以了 。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学生不懂的知识内容 。
学生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东西的,学生的大脑不是一片空白,如果是一片空白我们只要填充就可以了,学生不懂,但是看了教材自己可以搞懂一些内容的,我们就让学生看教材好了,看完以后让学生去概括,让学生去提炼,概括不到位我们帮学生,提炼不到位我们帮学生 。这样就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突显了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什么是学生懂了一部分后还有的看了也不懂的知识内容 。看了教材学生也不懂 。这时,我们就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看看是否可以搞懂的,不要急于"授鱼",那我们就组织讨论和交流好了,实话实说,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我们现在有些公开课的合作学习,纯属作秀,这个讨论纯属多余的,它不是真讨论,上课不到10分钟,老师就说:“同学们,你们前后两排4个同学讨论讨论 。”讨论不到1分钟就解决了 。这讨论有价值吗?另外所谓的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构成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前后两排4个同学就可以讨论讨论的,小组的成员之间要差异最大化才有价值,才有团队的价值 。小组学习参与者的组成需要按学知能力的"优、良、中、差″来组合,这样的小组搭配才会形成"比、学、赶、帮、超"学习效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