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人间天堂的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

1、来自人间天堂的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可见苏州在古代人心中的地位又多高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当然这里少不了文化古迹 。江苏省有着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呢?一起来江苏文化里看看 。
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汉族传统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江苏地区的代表性剪纸有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剪纸等 。
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江苏苏州市端午节的习俗与其他地区纪念屈原不同的是,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并且习俗出现较其他地区早300多年 。
蚕桑丝织
蚕桑丝织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更好地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浙江、江苏、四川等三省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地,三省文化行政部门联合行动,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正式入选 。江苏地区的代表性技艺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 。
雕版印刷
作为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9年扬州雕版印刷作为雕版印刷技艺的核心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木结构营造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 。汉族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营造的专业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 , 其中以大木作为诸“作”之首 , 在营造中占主导地位 。
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至今 。2009年 ,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负责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地区的代表性技艺为苏州香山帮 。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 ,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 , 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着称 , 被誉为“百戏之祖” 。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