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歌谣( 四 )


3、沐兰汤,即端午日洗的草药水 , 此俗至今尚存,这习俗在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有记载,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 , 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
4、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 , 清明节节日习俗 。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 。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 , 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 。闽南语称风吹 。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 。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 , 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潍坊市被称为风筝之都 。
5、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 , 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 , 美丽芬芳,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
5、端午节来历的故事屈原1、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 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 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 , 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
2、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 ,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