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苏起源尤妮卡图文攻略 伊苏起源女主角图文攻略


在《死亡搁浅》中,有一份调查文档向玩家们介绍了“无性世界”的概念 。其中提到人们“对亲密的身体接触感到厌恶”,且无性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 。有意思的是,它在欧美的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争议,外媒 Polygon 甚至发长文抨击,指责小岛秀夫曲解了无性恋的含义 。
尽管国内玩家并不热衷于讨论同性、无性、泛性等取向话题,但“性别”促成的独特游戏视角,也早已成为我们身边的一种常态 。

伊苏起源尤妮卡图文攻略 伊苏起源女主角图文攻略

文章插图
如果说“捏脸”的过程让人费尽心力,那么关于角色的“性别选择”同样值得深思熟虑 。喜欢使用男性角色的玩家,和偏好打造女性角色的玩家几乎一样多,而“人妖”的数量也不容忽视 。
角色性别的多样化选择,激发了一部分人的巨大热情 。对于玩家来说这又是个妙趣横生的元素,因为角色性别也影响着我们的各种行为,以及最终的游戏体验 。
在电子游戏问世之初,“性别选择”是个无法考虑的问题,孱弱的机能限制了绘图能力 。所以无论是 1958 年的《双人网球》,还是 1971 年《电脑空间》,游戏角色都不分男女,性别只能脑补 。即便随着 1980 年《吃豆人》的火爆亮相,业内正式明确了“游戏角色”的概念,但它的形象来自于“口”字的象形变化,依然和性别无关 。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子游戏的主角大多以男性为主 。直到 1985 年街机平台的纵版射击游戏《兵蜂》问世,我们才看到一个可选择的、鲜明的可爱女性登场,不过她是作为 2P 人物出现的,名字叫 Pastel(粉彩) 。
伊苏起源尤妮卡图文攻略 伊苏起源女主角图文攻略

文章插图
Pastel 和 1P 人物 Light 是兄妹关系,因为红色短发和运动装的原因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男性 。直到游戏后期的过场动画里,她最终会赤裸上阵,这才能明显看出她是一位迷人的女孩子 。
不过“赤裸上阵”纯属谣传,其实 Pastel 穿了比基尼,只是摆了很多性感的姿势 。但这个谣传也是《兵蜂》风靡一时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 FC 版的《兵蜂》画面缩水显著,游戏节奏也有问题 。
但如果翻出另一条独特的产品线,在 80 年代初中期,你也可以说游戏行业十分热衷塑造女性角色 —— 不过她们大多数都来自”绅士游戏“ 。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光荣公司于 1982 年发售的《Night Life》,官方当时直接宣称要“帮助已婚人士解决有关性生活的困惑” 。此外还有 1985 年由 JAST 推出的《天使们的午后》,该作成为了“18 禁恋爱冒险游戏”的鼻祖 。
上述游戏除了内容非常暧昧之外,类型大多数也十分单一 。而且由于机能的限制,当时塑造的一部分女性角色鲜有魅力可言 。
伊苏起源尤妮卡图文攻略 伊苏起源女主角图文攻略

文章插图
相对来说,对“性别选择”有较大积极推动的游戏,是 1987 年由 SNK 公司推出的《超能力战士》(Psycho Soldier) 。你需要扮演女高中生兼偶像歌手,以超能力拳法在世界中冒险,而主角正是后来《拳皇》里的人气角色麻宫雅典娜 。
格斗游戏到了 1990 年代开始风靡,1991 年《街头霸王2》中加入的女性格斗家春丽让人眼前一亮,经典的包子发型和旗袍时至今日仍不过时,可谓“永不褪色的流行” 。SNK 也没闲着,《饿狼传说》续作里引入了不知火舞,她的历史意义,任何描述可能都显得苍白 。
《死或生》同样是无法忽略的作品,它是历史上第一次女性角色的使用率,远远超过男性角色的格斗游戏 。但初代《死或生》并没有重点刻画那些性感迷人的元素,而是独有的“猜拳”系统令其大放异彩,主人公霞、雷芳和蒂娜的高人气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