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 二 )


虽然,当时大宝宝并没有真正学会“亮剑”,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宝宝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有小朋友对大宝宝推推搡搡动手的时候,大宝宝真的敢表示抗议了 。

如何处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在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中,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孩子偶然被拉扯、推搡或绊倒不用太在意,如果经常如此就真的要重视了 。我的建议依然是:教育孩子第一时间求助于老师 。
最后,智慧奶奶在此想提醒一句:孩子受到其他调皮孩子欺负的时候,家长千万要注意,不能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教训别人家的孩子 。要知道别人家的孩子不在你的管教范围之内,你要做的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即删)
【如何处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之间“鸡毛蒜”的小事虽然小,育儿指南也多建议家长们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大人尽量不要插手,但我发现,具体场景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彷徨无助,那种看妈妈的眼神就好像在询问:“妈妈为什么不帮帮我?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特别是遇到一些较大的熊孩子,对方家长还蛮不讲理的时候,真的很让人生气啊!如果小孩子处理得当或者家长引导正确,这个冲突可能很轻易就化解了,但也有一些家长护犊心切,容易情绪激动,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同,我建议分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3岁以下的孩子: 1.安全第一,同时家长进行必要的干预,协助解决冲突 。
3岁以下的孩子,大多数还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社交能力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这个年龄段,很多孩子本身也是行动优先大脑的阶段,也就是有什么情绪孩子第一反应是行为表现化,拳脚相对、推人、抢东西,这些都是他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方式,或者表达情绪的方式 。他还没有发育到可以先考虑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会让对方感受到什么负面情绪之类的先思考后行动的阶段 。
孩子间有冲突了,家长可以先在旁边观察,如果孩子能够通过简单的语言自己解决,那当然是最好的,该出面干预时就要进行干预,而不是让孩子手足无措地感受被欺负或者随意欺负别人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引导,对孩子以后的行为规范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
2.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效仿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获得了安全感 。
家长用行为和语言传递教育孩子:我们不主动伤人,但也要学会保护捍卫自己的权利 。
这个阶段孩子虽然还不那么会表达或者不敢说,但是他会模仿,以后遇到同样场景的时候,他也会学着家长这样处理 。
但一定注意,尽量避免把孩子的矛盾升级成为大人的矛盾 。遇到太熊的孩子和家长,惹不起躲得起,俗话说,不要和猪打架就是这样滴 。
(二)3-5岁的孩子1.平时多用各种方式给孩子讲公共场合的规则,比如看电视,看绘本等等方式 。
3岁以上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开始建立规则感和秩序感 。我们做一个观察者,陪伴在旁边,留给孩子空间并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处理伙伴间的矛盾 。
2.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引导孩子积极解决问题 。
让孩子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也可以让他更懂得怎么去社交 。
(三)6岁以上的孩子:鼓励孩子自己解决这个年龄段在处理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多少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