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 三 )


家长做一个旁观者就好,只要孩子的方式是积极正面的,我们都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处理 。毕竟,以后孩子要慢慢独立面对自己的小社交圈了 。
另外,处理孩子之间“鸡毛蒜皮”小事时,请先照顾孩子的情绪,第一时间安抚双方情绪,让他们描述情境,表达感受(这点很重要,很多大孩子无法正确表达情绪,所以,情绪表达从小教起),接下来帮助孩子自己协商解决冲突,找到双方都有利的结果,最终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
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撑,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在这呢,让他们在足够的安全感中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处理冲突 。
要看怎样定义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 。
有些事情在成人眼里是小事,而在孩子的心里是大事,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就像两个孩子抢玩具,你会觉得每天都抢,抢着抢着就好了,一会儿就太平了,然而,如果这其中有孩子总是处于“弱势”地位,每次都会有情绪,想寻求大人的帮助,那么,大人就需要去适当的帮助他,而不是一味的交由他自己来处理;
有些事在成人眼里看来是大事,而在孩子心里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就像有些家长会不止一次在讲座中咨询我“朱老师,我的孩子总被人欺负,而他自己还不当回事儿 。”事实上,也许这是一个心比较“大”的孩子,不会过于斤斤计较,并不像家长所说的总是被人欺负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的去分析和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要看孩子 。
一、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有的孩子比较乐天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放在心上,即使自己没处理好,也会积极地往好处去想,不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这类孩子一般做事情不斤斤计较,也会比较有主见,那么家长就不需要过多干涉,更多交由孩子自己来处理,即使是处理得不够好,这类孩子也不会有过多情绪,不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而那类敏感细腻的孩子则需要在一旁多观察、多引导 。他们很容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情绪,容易焦虑、紧张和退缩,家长需要适度的给予支持,必要时给他一些建议,如“你想玩这个玩具,你觉得是和他交换呢还是等等呢?”然后再鼓励他多去尝试 。因为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是不会去轻易尝试的 。那么,不同的孩子性格有什么不好吗?事实上,他们各有各的优势 ,需要我们发现他们的优势 ,然后去因势利导 。
二、不以家长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而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 。多观察孩子,如果孩子有强烈的情绪、请求你帮忙,或者过程中可能会威胁到安全,这就不算是小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接纳他的感受,多尊重他的需求 。如果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小吵小闹,小争端,而孩子本身没有强烈的情绪,也没有请你帮忙,那就不需要插手,让孩子自行处理,就把这些过程当作他们必经的一次经历 。
三、我们不仅仅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期望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做到干预,而非干涉,在这个过程中,认可每个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表达出彼此的需求,帮孩子理清问题所在,然后鼓励他们自行协商解决 。比如,我们拿抢玩具来举例,你可以告诉孩子“你被打了,很生气,而你呢,玩具被抢了也很难过 。你们现在情绪都不好,你希望可以一个人玩,你也希望能玩到这个玩具对吗?“”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一个玩具,两个人都想玩,的确是很棘手 。“”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想好了记得告诉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