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 二 )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再来说说这次的 A/B 测试,这次的测试时间比较长(从7. 7. 2到目前的7. 8. 2都在,目测到8. 0应该会给出一个结果) 。店铺页在导航上的大改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已经形成习惯的老用户造成冲击,对页面重新适应和学习,有点类似于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新版设计的目的一是方便用户初期快速学习,二是中后期快速使用 。对于中后期的快速使用就需要一段时间的铺垫来获得数据 。该次测试应该是区分各种不同的用户,简单来说测试新用户、老用户分别对于新旧版本的学习,以及他们对新版本熟悉之后的使用 。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

文章插图
这一块可以说是样式上的大改 。用可视化来表现包裹正处的位置以及即将进行的操作,增强用户感知(降低理解难度),进一步提升对商品信息的把控感 。比原先仅仅是文字展示而言生动了许多,样式接近外卖等待中的订单页面 。可视化固然可以展示更多的信息,但是在用户非训练的情况下信息传递的速度未必比文字要更快,不同的人对图形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 。不过介于外卖 App 的页面已经对很多用户进行了教育,相信这种理解上不会有太大难度 。但是依然要在后续优化中逐渐突出信息的重点 。
物流详情页除了样式的巨大变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场景化细分,不同的场景做出了差异化 。例如仅仅是物流详情页,根据不同的场景:发货未揽件 – 已揽件未配送 – 快递员配送中 – 到达菜鸟驿站/其他快递点 – 已签收等,页面突出的信息均有所区别 。已揽件时突出快递信息,配送时突出配送员信息等 。
从场景细分做差异化,让用户获取当前最需要的信息这件事的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但是从上图中,仅是快递信息这一类信息,就出现了三种样式(如上图),并且位置也不统一 。如果用户是购买了几件不同店家的商品,这时快递员打电话来说我是XX快递的,快递给你放在了某某地方,这时我想知道这是啥商品的时候,于是我就打开了物流详情,来找快递信息,发现快递信息居然不在原来的地图底下了,找了好一会才发现放到了快递员下方 。这个例子也就是说在非常见场景下获取某个信息时可能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 。
不过在7. 7. 8的测试版本中,又将快递信息的样式减为两种,算是一种妥协 。本人认为,场景细分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样式和位置两点中,最好至少有一点是固定不变的,这样才不会过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也能涵盖一些小概率场景 。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

文章插图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

文章插图
这两张图都是店铺页面顶部的动效,当用户向下滑动页面时,顶部的信息会出现变化,也算是细分场景的一种,通过动效的方式完美过渡,过渡的流畅感会让用户对该平台增加些许好感 。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对比 苏宁易购 淘宝 京东

文章插图
我的淘宝这一页的动效解决问题在上面有说到,右边的有好货页面,当用户在滑动页面时,攻略推荐一栏的图片有依次展现的效果,吸引眼球,小有惊喜 。
总结来看,淘宝改版的设计角度可以总结为:设计追随目标,品牌、会员突出,追随设计趋势,细分场景,可视化展现和流畅动效 。另外淘宝对设计、测试的态度上来说,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设计需要验证,测试要严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