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医药界对山慈菇抗癌功效的开发利用,市场需求的激增,价格成倍上涨,而且山慈菇不是大宗药材,商家及医疗机构没有特别关注,造成伪品流行,使得“山慈菇”在药材市场上相当混乱 。曾见到过一则报道,有门诊部的山慈菇是光慈菇,其实也不惊讶,一来现在中药材混乱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了,就连我们学校中药鉴定学实验室买到的红花都有掺假的;二则,山慈菇与光慈菇混用由来已久 。
光慈菇是百合科郁金香属老鸦瓣去掉膜质皮和柔毛后的干燥鳞茎,早期的本草文献并无“光慈菇”之名,因老鸦瓣剥光毛壳后,表面光滑而得名 。宋朝的《大观本草》在山慈菇条目下记载:“春生苗,叶似车前,根似慈菇;零陵(今湖南永州市零陵)间又有团慈菇,根似小蒜,所主与此略同 。”《大观本草》收载了两种植物,一种与《本草拾遗》描述的是同一种山慈菇,另外一种产于今湖南省永州一带,其根与小蒜相似,即根部为鳞茎,应该是老鸦瓣 。

文章插图
(老鸦瓣干燥鳞茎)
到了明代的《本草蒙筌》较为详细地对山慈菇的特征作了描述:“山慈菇根,味辛、苦 。有小毒 。初春萌蘖,叶如韭菜长青;二月开花,状若灯笼色白,子结三棱 。立夏才交,其苗即槁 。依时掘地可得,迟久腐烂难寻 。与老鸦蒜略同,在包裹上分别 。蒜无毛光秃,慈菇包裹有毛 。”从书中的附图可以看到山慈菇是老鸦瓣 。

文章插图
(老鸦瓣)
清代《本草备要》说“根与慈菇、小蒜相似,去毛壳用”,认为山慈菇须“去毛壳用”,老鸦瓣的鳞茎是需要剥掉毛壳才能入药的,可以推断,该书所描述的山慈菇,应该是老鸦瓣的鳞茎 。《本草从新》云“山慈姑,根类似慈菇小蒜去毛壳,有毛壳包裹者真故,今人俱陈毛姑”,描述的山慈菇也与老鸦瓣的特征相符 。
这样看下来,你就顺利地被我带进了坑里,山慈菇就是老鸦瓣,而老鸦瓣是光慈菇,所以,山慈菇就是光慈菇了 。
可是,中国药典记载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称“毛慈菇”,后二者称“冰球子” 。山慈菇主流品种是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本草中未见记载,为地方习用品 。杜鹃兰的假鳞茎有残存的叶鞘纤维,有毛无壳的;光慈姑是百合科的,鳞茎有毛壳包裹 。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科属,其植物性状和物候期及药材性状都有明显不同 。
光慈菇药材性状圆锥形,表面粉白色,光滑,质硬,断面白色,富粉性,内有1个圆锥形心芽 。毛慈菇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黄棕色,环节上有丝状纤维,质硬,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带黏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有1~2条环节,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

文章插图
从诸多历史文献考证以及现代植物学及其地理分布的角度来看,过去文献记载的山慈菇中,除了包括杜鹃兰以外,更多的是百合科的老鸦瓣,或者说在历史上,老鸦瓣曾经是长期作为山慈菇使用的主要植物 。
光慈姑性味甘、辛,寒,有小毒,按照有毒药品进行管理其限量为9克,应在调配处方和用量上特别注意,目前临床用量较小,入煎剂1.5-4.5g,入丸散0.9-1.5g;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咽喉肿痛、瘰疬结核、瘀滞疼痛、痈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 。
光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是抗癌的有效物质,近年研究表明,秋水仙碱的衍生物秋水仙酰胺,其抗癌活性更强,故广泛用治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肺癌、胃癌、皮肤癌等多种癌症 。秋水仙碱有镇静、催眠的协同作用,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 。若按成分为依据,光慈菇的功效是能认可,也是目前治疗癌症等一种较好药物,在临床上见到不少报道 。但过量可引起中毒,久服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等,大剂量可引起死亡 。光慈菇的功效还有待今后研究探讨,也有可能比山慈菇更好,但《中国药典》未收录其作为山慈菇使用,应取缔停用 。
- 湘菜最有名的30道菜
- 豆泡怎么做 豆泡烧肉
- 红烧肉烧多久
- 红烧肉视频家常做法,老东北美食红烧肉家常做法
- 家常红烧肉做法网红,网红美食家常菜红烧肉
- 红烧肉怎么做,最好吃?
- 怎样给孕妇做红烧肉
- 冬瓜红烧肉的做法
- 如何制作正宗红烧肉
- 红烧肉炖红薯的做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