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应该怎么办?

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文章插图

【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儿或近足月儿生后2周后发生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以后一星期左右出现黄疸 , 两到四周胆红素明显的升高 , 达到高峰 。宝宝不患有导致胆红素升高的其他疾病 , 一般情况良好 , 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 体重增加 。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黄疸持续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 , 有的甚至两个月才能褪去 。可以给宝宝做诊断性停母乳喂养 , 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 , 血清胆红素有明显的下降 , 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胆红素升高 , 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 。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约有50% , 一般会自动消退 。然而 , 随着母乳喂养率上升 , 母乳性黄疸的检出率明显增加 。据统计 , 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 ,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持续2~3个月 。
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文章插图

如果母乳性黄疸一直不消退的话 , 可以通过光疗的方法使血清胆红素下降 , 从而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现象 。对于母乳性黄疸症状不太严重的小孩 , 可以每天多多晒太阳 , 因为太阳中也有蓝光的存在 , 可以对母乳性黄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另外 , 如果宝宝有母乳性黄疸的情况 , 可以看情况适当的减少每次母乳喂养的量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 , 即少食多餐 。
母乳性黄疸婴儿一般体格生长良好 , 无任何临床症状 , 无需治疗 , 黄疸可自然消退 , 应继续母乳喂养 。
若黄疸明显 , 累及四肢及手足心 , 应及时就医 。如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15-20mg/ml , 且无其它病理情况 , 建议停喂母乳3天 , 待黄疸减轻后 , 可恢复母乳喂养 。
停喂母乳期间 , 母亲应定时挤奶 , 维持泌乳 , 婴儿可暂时用配方奶替代喂养 。再次喂母乳时 , 黄疸可有反复 , 但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
怎样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文章插图

母乳喂养应少量多次
虽然停喂母乳后黄疸会明显消退 , 但母乳为小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 还是不要随便断掉奶 , 也无需过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养方法 。除非血清胆红素的值实在太高 , 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三五天 。
在此期间 , 妈妈应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 , 以保持乳汁的充分分泌 , 待小儿黄疸减轻后仍应继续哺乳 。此后 , 即使症状出现反复 , 也不主张多次断奶 , 但可适当考虑改变喂养方式 , 如:改用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法 , 并适当给孩子多喝点水 。一般来说 , 随着小儿的月龄增高 , 母乳性的黄疸可逐渐消退 , 且不会对婴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