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3、端午节是几月几日过的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 , 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 ,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持握呶髁⒅揖昵┙宋缱魑湍钋慕谌眨徊糠值厍灿屑湍钗樽玉恪⒉芏鸬人捣?。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4、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1、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
【端午节不说快乐吗】2、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 , 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 。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 。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
3、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 , 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 。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 。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 。老人们对这一节日 , 是一定不会马虎的 。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 , 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
4、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 。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 。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
5、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
5、端午节手抄报小学内容1、端午手抄报内容素材一:端午之恶日传说 。
民俗专家近日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端午节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从唐代开始 , 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据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介绍,一般认为,端午节的形成源于古代的避恶日 。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时期 , 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 , 遂成端午 。
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 。
据考证,龙舟竞渡最早也与祛邪有关,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把邪气放在龙舟上,开展竞渡,看谁送得快、送得远张勃说,端午最早因节令而形成节日 , 更多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从魏晋时期,端午开始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这给节日注入了文化内涵 。由于人们对屈原高洁节操、伟大人格的认同,屈原与端午节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动关系:端午节因屈原有了更为丰富的节日内涵,屈原则由于端午节而被人们不断地记起,不断地怀念 。
- 以前的端午节怎么过
- 端午节来历和习俗
- 祝兄弟生日快乐的句子
- 端午节放假3天不用调休
- 端午节古诗四句
- 陈情令剧组什么时候上快乐大本营
- 父亲节快乐说说朋友圈
- 端午节的内涵是什么
- 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
- 形容小孩子快乐的词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