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官网 复旦大学严实微博



复旦大学 官网 复旦大学严实微博

文章插图
潘悟云(澎湃新闻 蒋立冬 绘)
4月25日,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以《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为题的论文,揭示了世界第二大语系汉藏语系分化成现代语言的最早年代和地点,这是中国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首次在《自然》发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此,《上海书评》采访了论文团队重要成员、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研究所东亚语言数据中心负责人潘悟云教授,请他介绍这一研究的相关情况 。
复旦大学 官网 复旦大学严实微博

文章插图
《自然》官方网站页面
《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一文在《自然》发表之后,引起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语言学这种“文科”的研究成果,能够在顶级的理工科学术杂志发表?
潘悟云:我们这篇论文看上去是语言学研究,其实是人类学研究,关注人类早期语言的形成,特别是东亚语言当中汉藏语尤其是汉语的形成 。
我们都知道,人类学分为好多种,既有你说到的“文科”——文化人类学,也有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 。我所在的复旦研究团队主要做的是分子人类学,关注的是基因的构成,这次研究成果发表之后,可能会进一步关注体质人类学,就是人的外貌、身高、肤色、发色,等等,这些实际上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
至于语言属于什么学科范畴,其实很难说——它是跨类的,一头伸进自然科学,如语音合成、语音识别,都是计算机学科在做;一头伸进人文社科,涉及人的社会特性 。正因如此,语言学就有很特殊的意义,它是沟通文科理科的桥梁 。另外,它也的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对象 。人类一产生,就同语言挂钩 。我一直说,人类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语言 。以前都说区别在于人类会制造工具,现在发现很多动物不仅会利用工具,也会制造工具 。而人类的语言和动物有本质不同 。动物也有传递信息的工具,比如猿猴发出各种声响、蜜蜂跳出各种舞蹈,它们用各种方式传递信息 。人类语言具有模式二重性 。动物用一种声音来代表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声音和事物、现象是一对一的关系 。人类语言则有双层结构,语音先构成具有某种意义的语素,语素再与具体的事物、现象关联 。这样,通过这种意义组合,可以表达大千世界的诸多概念 。
我曾经猜想,人类产生之初,有各种的人,考古发掘已经发现了很多古人类,这些古人类与现代智人相比有许多优势,例如尼安德特人的力气比智人要大,但是前者在与后者的竞争之中逐渐消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 。智人通过语言,能够有效地交流、沟通,将发明创造保存和传递下去 。有了语言,才有文字,才有文献,进而才有文化和文明——所谓文化,本质就是一代代能传下去的、大家形成的知识 。所以,很多学者关心语言的起源问题 。关心语言起源,就意味着关注人类的起源、文明的起源 。这些问题,不管什么学科,都会共同关注 。
既然如此,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者是如何针对语言起源问题展开研究的 。
潘悟云:关于这个问题,最开始大家都是猜测,提出各种假说 。有人说是游戏产生的,有人说是劳动产生的 。以至于巴黎的语言学会一度禁止这方面的讨论,因为过于主观,与近代科学思潮不相符 。好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语言学,也就有了许多科学方法来推测语言从何时起源、最初的形式如何 。这里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法 。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众多现代语言的共同特征加以比较 。学者猜测,现代语言的共同特征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来源于早期的共同语 。这方面的代表性学者是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他在东印度公司工作时,看到梵文与拉丁文、古希腊文有相似之处,猜测它们一定有共同祖先 。后来,有许多语言学家通过大量比较,参之于古代文献,将古代的共同语构拟出来 。这是很科学的做法 。迄今为止,我们进行语言历史研究的时候,历史比较法还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