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风水留题地全册 岑溪名人故居风水如何( 六 )


湄江晚唱 湄江 , 是纵贯蒙山县全境的的一条主河 , 忠良、茶山、福垌、文圩、瓦冲、 以孟等水系齐汇水秀峡 , 南流西江 , 素称蒙山“水都” 。水秀峡口 , 山婀水媚 , 绿竹列岸 。每当傍晚 , 夕阳染波 , 牧归的牛群于水面上竟泅而过 , 水面荡开万道涟漪 , 在晚霞映照下泛 金溢彩 。更有那一长溜满载柴草的竹排从峡中鱼贯而出 , 首尾相街 。樵归的人们划着竹篙 ,  悠扬地唱起山歌 , 和着渡口往返的橹桨声 , 奏起一曲动人的湄江晚唱 , 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田 园诗画 。春天 , 此处又是一番景致:山崖下 , 湄水边 , 一片片的映山红开了 , 漫山遍野 , 色 渥如丹 , 艳若朝霞 。若此时来游 , 可尽览山丹水碧、松篁并翠的美景 。
以孟胜景 由县城东行5公里 ,  有一个寻芳觅胜的好去处——以孟冲 。以孟冲由葫芦 江和三叉江合流而成 , 冲水蜿蜒于以孟峡谷10余公里 , 两岸山奇石异 , 千姿百态 , 如一幅天 然山水画廊 。进入冲口 , 迎面是一壁万丈悬崖 , 高耸云天 , 如雄关要道 , 威武壮丽 。沿溪上 行一里许 ,  一座“母猴抱子”的石山屹立眼前 , 其形俏俊逼真 , 情深意切 。再往内500米 ,  便可见“九册天书”奇景 。天书旁有一红石如蟾 , 故此景又叫蟾蜍看天书 , 极其有趣 。著名 的“以孟清潭” , 在半冲处 , 潭边悬崖如削 , 突有一块巨石向潭面伸出 , 石面有数只马蹄脚 印 。潭水深约两丈 , 清澈见底 。此处是游人必到之处 。过了清潭不远 , 一座石山拔地而起 ,  似擎天大柱 , 山半腰处有一小山相联 , 宛若洪钟 , 名曰“铁柱挂铜钟” 。再沿山路往前 , 就 到了有名的“蟆拐坳” 。坳上有一绝壁 , 高十余丈 , 壁上突出一羊头状的怪石 , 口眼俱备;右旁又有一块红石 , 酷似伏石蟆拐 , 故此因名 。蟆拐坳下 , 是“百步天梯” , 直垂坳底 。在 陡削的两山之间 , 可见一明镜般的仙潭 。流入潭中之水被一块巨石挡住 , 水从石底流过 , 只 闻水声 , 不见水流 , 故仙潭水平如镜 。仙潭左边 , 是以孟冲的最后一景--观音山 。山峰高 耸 , 形同坐莲观音 。山前有五座错落有致的小石峰 , 如拜佛的仙童 , 本地人称为“童子拜观 音” 。
龙寮天堑 龙寮岭位于蒙山县城东面10公里的古苏冲内 , 纵横延亘40多公里 , 山势雄伟 ,  群峰林立 。玉龙关处金鸡岭与六散山交汇山口 , 宽仅数十米 , 两边崖悬壁陡 , 地势险绝 , 一 夫当关 , 万夫莫开 。过了玉龙关 , 沿着一条垂练似的羊肠小道攀登 , 便到了龙寮天堑的关键 地带——龙寮坳 。龙寮坳为一鞍状山口 , 有小路越坳而过 , 为蒙山通往昭平仙回等地的交通 要道 。坳上古木参天 , 谷深幽静 , 且又长年云雾缭绕 。盛夏之际 , 骄阳似火 , 这里却是凉气 沁人的清凉世界 。坳上泉水特多 , 四季叮咚不断 。龙寮坳以东 , 是林深谷险的三冲 , 即旱冲、 崩冲、平冲的总称. 1852年 , 太平军越过龙寮坳后 , 集中优势兵力 , 在三冲布下“长口袋” 阵 ,  伏击歼灭了清军主力5000多人 , 并击毙了4个总兵 , 清广州副都统乌兰泰落涧受伤 , 险 些送命 。此役史称“三冲大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