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疗法怎么回事,原始点疗法( 二 )


一个 。 原始穴位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
十二经脉是十二经脉之气在筋骨关节中聚散的系统 , 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位 。 在循环中 , 它们聚集在踝关节、腘、膝、大腿、臀部、手腕、肘部、手臂、肩部和颈部等关节或肌肉丰富的地方 , 类似于四肢的肌肉、肌腱和筋膜 。 大部分原始点分布在这些区域 。
比如脊柱深圳生活网的原点分布在脊柱两侧 , 距离肩脊柱水平线交点一指(约一寸)为上背部第一原点 , 依次向下17个点 。
也分布在十二经筋上 , 主要以足太阳经筋夹脊为主 。 足经筋附脊;足少阴经筋夹脊柱;手阳明经筋包肩胛 , 载脊结颈;内踝旁的前后侧和下侧是足部重要的原始痛点 。
内踝有足月经肌腱 , 始于足大脚趾内侧端 , 结于内踝 。 厥阴经筋起于足大趾 , 止于内踝前 。 少阴经筋起于足小趾下 , 入足心 , 以足太阴经筋斜于踝下 , 止于足跟 。 深圳生活网迎足太阳经络筋 。 也就是脚的三阴筋都绑在内踝处 。
按压同侧内踝原有痛点 , 可缓解足跟疼痛、足背内外侧疼痛、足底中部疼痛 。 由此可见 , 原穴与十二经脉的关系相当密切 。
二、背原穴与华佗夹脊穴、膀胱经的关系 。
华佗夹脊穴:夹脊穴为超经典穴 , 位于棘突间脊柱两侧 , 背中线外0.5寸 , 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 , 每侧17穴 , 左右各34穴 。
而膀胱则通过背部:第一胸椎在棘突旁开1.5寸 , 为大脊 , 其次是丰满、舒菲、心俞、膀胱俞 。 而脊柱处的原始点距离肩部水平线和脊柱的交点为1指(约1英寸) 。
可见 , 背部原穴的位置伴随着华佗夹脊穴与膀胱经之间的行走 。 临床上 , 笔者经常检查背部原穴的反应与膀胱经相应级别穴位的反应是否一致 。
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 条纹状反应物常出现在胸椎7 ~ 12的一侧或两侧的原穴位 。 然而 , 在同一水平上 , 在膀胱经上脾和舒威之间有明显的压痛线 。 局部穴位的功能与其相邻的夹脊穴和膀胱经穴位一致 。
由此可见 , 背部的原始穴位与十二经筋、夹脊穴、膀胱经密切相关 。 因此 , 腰背原穴的功能是通过十二经筋、夹脊穴和膀胱经来发挥的 。 两者都有调节气血、补阳益精的作用 。 因此 , 它可以治疗与脏腑和气血相关的疾病 。
十二经脉可以约束筋骨 , 主要控制四肢和关节的运动 , 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 因此 , 十二经筋的疾病多表现为经筋所经之处的筋肉或运动相关疾病 。 运动障碍和疼痛是主要原因 , 如痉挛、疼痛、肌腱旋转、僵硬、关节运动不利和四肢废用 。
原来的痛点多为局部筋膜结节、索状改变、痉挛、刺痛 。
现代解剖学研究发现 , 膀胱经后腰的夹脊穴和穴位均伴有相应的后神经分支 。 与相应脏腑所属的神经节段和主要治疗内脏疾病的节段相当吻合 。
交感神经纤维如心脏、肺、气管、主动脉和食管来自胸段2-6 , 胃、小肠和结肠来自胸段5-12 , 肝、胆、胰和肾来自胸段6-10和腰部 , 从降结肠到直肠来自腰段1和2 。
摩擦相应部位引起的传导反应 , 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 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介质 , 从而调节脏腑功能 ,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背部和腰部的原始穴位与相应的穴位一致 。 第1-6胸椎两侧原穴主要为心肺疾病 , 第7-12胸椎两侧原穴主要为肝、胆、脾胃疾病 , 第1-5腰椎两侧原穴主要为肾、膀胱、大小肠及生殖系统疾病 。 可以看出 , 它们的功能和适应症非常相似 。
从经验中学习
一个 。 原始穴位疗法很简单 。
原穴疗法简单 , 只需简单操作深圳生活网 , 就可以用一根脊柱和七个原穴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