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神 神话双面神


撰文 | 新京报记者 罗东
近些时日,从南昌红谷滩杀人事件到大连深夜殴打女性事件,都市生活中的暴力事件在互联网不断发酵 。这类事件发生后,有些人谈论的焦点是地图炮式的地域歧视话语,有些人谈论的是现代生活的安全感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现代都市的暴力现象呢?我们不妨梳理一下都市暴力背后的因素 。

老魔神 神话双面神

文章插图
游鸿明微电影《血色天国》中的暴力镜头(2011年) 。
暴力为什么能发生?
老魔神 神话双面神

文章插图
《猿形毕露:从猩猩看人类的权力、暴力、爱与性》(作者:弗朗斯·德瓦尔 译者:陈信宏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年4月)/《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作者:兰德尔·柯林斯 译者:刘冉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在人类历史上,“暴力”这一魔咒还未曾彻底被任何一种治理制度或文明体系驯服 。从夫妻关系中的丈夫、高年级的校霸,到基层非法执法者,再到街区的持刀报复者,他们都可能是施暴者 。这一连串的暴力阴影,首先提出了一个古老的“人性是善是恶”之问:施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吗?或换一个问法,是否每个人都有对他人施暴的天性?
荷兰生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回答“是” 。是的,施暴就是人性的一面 。他还称之为“人类的普遍基因” 。只不过在这位生物学家看来,基因库中不只有暴力,还有善良的天使,还有合作、共情和爱 。而他的《猿形毕露》一书就如其名,讲述、论证和推演善恶关系,要让人类“猿
(原)
形毕露” 。
德瓦尔长期研究灵长类动物行为学,以猩猩为伴,通过观察和探索他们的一般行为提出,人类跟猩猩一样兼具残酷与慈悲的面向,就像罗马神话里的双面神 。两个脸庞各自朝着相反方向,有时慈爱如天使,有时又残暴如恶魔,把施暴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人性假设不一样,关于暴力的理解就不同,解决之道也不同 。德瓦尔显然支持了人性“兼具善恶两面”的复杂学说
(他的另一本书《共情时代》[版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8月] 集中论证了“善”)
,相比于“性本善”论者将希望寄托于呼唤善良、良知或美好,他更相信通过制度驾驭每个人的“恶” 。
问题是,既然每个人的人性兼具善恶,那么在暴力产生的那一刻,施暴者又是如何绕过“善”而全面表现出“恶”的?先秦思想家孟子还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
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由此就抛出了一个观点,“暴力其实没有那么容易产生” 。因为暴力来临时,施暴者同样会紧张和恐惧,甚至心跳加重,呼吸变困难,身体也颤抖 。这是“善”的一面在发挥作用 。如果要成功施暴,必然要克服紧张和恐惧,控制心跳、呼吸和身体 。
按照柯林斯在《暴力》中的说法,人们在冲突中都会感到紧张、恐惧,而冲突紧张和恐惧程度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有的人训练了怎样控制自身的心跳和呼吸,或学会了使用一些方法来克服紧张,如不看对方的脸 。这些方法或技术,被一些有经验的士兵和犯罪分子掌握 。
他归纳出了施暴者四种控制紧张和恐惧的类型:
一是攻击弱势目标,特别是那些没回头看施暴者或在情感上处于被动弱势的人;二是施暴者把注意力放在旁观者
(或支持者)
身上,而不是攻击的目标;三是远距离攻击,避免面对面的冲突产生的紧张;四是秘密攻击或偷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