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

本文主要是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的核心内容以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的相关知识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请往下看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名句的诞生
常记溪亭日暮 , 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 。 渴望回到船上 , 误藕1深处 。 争渡2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3 。
——李清照·如梦令
完整理解名句
1﹒藕花:芙蕖、荷花 。 2﹒争渡:形容欲夺路而归的样子 。 3﹒鸥鹭:海鸥与鹭鸶 。
我经常回忆过去 , 在西亭欣赏日落 , 啜饮一点葡萄酒、醉到连回家的路都不记得了 。 玩得开心了就想划回去 , 却不小心误入了茂密的莲花丛 。 欲从中划出去、划出去 , 却扰得湖中一群海鸥、鹤惊慌地拍打着翅膀 。
名句的故事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这一阕词 , 写李清照少女时代的风流故事 , 记录她醉酒后顽皮的样子 , 不知是真的醉酒抑或是兀自陶醉 , 让她高兴忘归 , 误入荷塘 。 不期而来的际遇 , 她并不惊讶、不害怕 , 相反 , 我乐在其中 , 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她的行为给池塘里的鸟儿带来的困惑 。 整首词笔调轻松、活泼 , 动感流畅自然、充满兴趣 , 就像眼前的一出小戏 , 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跃然纸上 , 让人读之不禁会心一笑、玩得太开心了 , 以至于忘了回家 。
等待她的李清照 , 不只是一个人旅行、尽兴而归 , 在公共场合喝酒 , 当时人们把它视为特立独行 , 但是她不介意 , 自在而快捷 , 是诗中所含 。 与当时的其他女同胞相比 , 其“正常”的规范是:“婢女和嫔妃不得无故离开中门 , 只让铃响 , 孩子里里外外就过去了 。 ”这个礼制是著名的司马光制定的 , 如果没有紧急修理 , 就问你的仆人 , 不要进入内院 , 且院内女眷不得任意外出露脸 , 即便要通传奴仆 , 也仅能以铃声为递;由后世书香门第传承 , 而且以后越发展越窄 。 所幸李家并不坚守这种无谓的礼教 , 所以李清照才能够像男孩子一样出去玩 ,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翱翔天地 , 也在中国文坛保留了一颗闪亮的星星 。
李清照的特殊行为 , 尚有喝酒一事 。 古今文人无不以饮酒为乐 , 自以为世俗 , 但是 , 女性在公共场合饮酒 , 一般是被世俗所排斥的 , 特殊行业只有艺妓和妓女 , 或者特殊节日的闺房可以品酒 。 即便同样以女性词闻名的朱淑真 , 写到酒仍不脱女性贤淑温良之姿 , 要求少喝、清饮 。 然而 , 在李清照的诗中 , 书写到关于“酒”课题的词句不亚于男性文人 , 甚至出现《如梦令》中“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的特殊行径 , 这一举动在宋朝是令人震惊的 。 正因为如此 , 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李清照的词不限于“婉约”风 , 其实也夹有“丈夫气” , 有时很英勇、悲慨也夹于柔婉之中 。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儿栩栩如生的顽皮情事 , 捉弄那一群原本在一旁优游自得的海鸥白鹭 , 仿佛也勾引起儿时的童玩记趣 。 历史上除了从小励志的、聪明的童年故事外 , 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古人儿时的调皮事迹 ,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沈复于《刘福胜记》写于《儿时记趣》一文 , 以赤子之心观看自然万物 , 洞察力和想象力 , 让他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 看他是怎么抓蚊子放进蚊帐的 , 用烟熏之 , 让这些蚊子像故事里的白鹤爬上云端 。 又或者常在土墙边 , 观看昆虫杂斗 , 正在兴头上不巧逢遇庞然大物 , 拔山倒树的癞虾蟆 , 其实我一吐舌头就吃了两条虫子 , 回过神来生气 , “捉虾蟆 , 鞭数十 , 驱之别院” 。 这种童稚举动 , 是否也与“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有相同的想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