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挖簪在明代的使用更为普及,是王孙贵族或普通平民发髻上的常见之物 。明代通俗类书《增补易知杂字全书 · 金银首饰靴鞋门》中就有:“……耳坠、戒指、耳爬、齿托、纽珠……”,其中的“耳爬”便是此物 。从耳挖簪的实物发现来看,也以明代者最为丰富 。与此前的挽发用钗不同,明代不论男女,挽发几乎都是用簪 。又因为发髻上常常要戴冠或罩网巾,故用作挽发的簪子总是很短,通常在十厘米上下,一般不超过十三厘米 。
明代耳挖簪的样式相较宋元有了明显的变化 。与宋元耳挖簪的扁长形不同,明代耳挖簪簪柄为圆锥形或四面锥形、六面锥形等,耳挖与簪柄连接处由细圆形颈部相连,这一部分相连处通常又饰有多道弦纹,呈竹节形 。除此,有部分明代耳挖簪细颈部平滑 。明代也有如意簪,明代的如意簪虽然与耳挖簪还有相似之处,但已基本摆脱了端部小耳挖的影响,如意的样式特征更为明显,装饰性更强一些 。装饰者已基本摆脱耳挖簪固有形制的影响,夸大了耳挖部分,装饰意味更强 。

文章插图
明代耳挖簪(宋蕙家族墓出土)
明代耳挖簪在功能上相较宋元有了很大的提升 。首先明代耳挖簪圆锥状或六面锥状的簪柄更有利于手握的牢固性,也方便挖耳时的灵活转动 。其次,颈部的竹节形设计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也更加有利于耳垢的清洁,现代采耳器具中就有这样的设计,第三,是耳挖簪的长度设计,从现有资料来看,明代的耳挖簪大都在十厘米上下,长度较宋元明显变短,更加方便手持的舒适性,不管是自己清洁耳朵或由另一方辅助实施时,这样的尺寸都较为合适 。
而像采耳这样的服务项目起源尚无定论,不过采耳习俗的普及与佛教在我国的普及有着一定的关联 。耳根为“六根”之一,“耳根清净”是“六根清净”的一类,“耳根清净”一词完整出现于《圆觉净》卷上:“闻清净故,耳根清净 ;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佛教十八罗汉中的“挖耳罗汉”,因其论耳根最为到家,塑像表现的也是一位闲逸自得、神情惬意的挖耳罗汉 。
《优婆塞戒经》中将耳挖与如意、摘爪一同作为布施之物列出,可见佛教经文中对个人卫生程度的重视与提倡 。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一件鎏金铜蹀躞饰件,也直接印证了耳挖常作为外出布施化缘的佛门子弟随身携带之物 。
虽然具体时间不详,但采耳之术应该早于宋代就有了,《西湖老人繁胜录》“诸市”条中记载市场所售之物有:“细扣子、闹城 ( 娥 ) 儿、消息子、揪金钱 。”这里的“消息子”也就是耳捻子,也是一种采耳之物,耳捻子、耳挖和镊子都是采耳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永乐大典》为宋元梳剃伎艺之人编录的《净发须知》卷上“大行程诗话”收有三首《消息》诗,其一写道 :“形如箭撞似鹤毛,细软由能入耳曹 。响镊相依似蝉噪,得人清爽意惶惶 。”形象地描绘了“消息”的形制 。刘瑞明在《冯梦龙民歌集三种注解》中对“消息”注释:“据《苏州常言俗语》载:‘捎息:挖耳子 。’”
“捎息”同“消息”,“消”的意思是转动,也就是以“消息”或“耳挖”于耳中捻动进行局部按摩,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卷上《医药》载 :“今之消息者,不知起于何时,然药方《千金方》自有按摩之术,如十段锦之类是也,唐时有按摩博士 。”又宋陈叔方《颍川识小》载 :“今市井间有为人消息者,其按摩之馀术也 。”?
- 诺基亚第一代老式手机 诺基亚老款手机大全
- 佳能相机怎么传照片到手机什么软件 老式ccd怎么传照片到手机
- 老式舒乐吊扇调速开关怎么接线 电风扇吊扇接线图解
- 老式麻糖的做法 麻糖 四川
- 落地钟的摆放风水 风水上老式台钟怎么摆好
- 老式电表怎么看用了多少度,电表怎么看度数
- 老电话铃声21个特效版 老式电话铃声设为手机铃声
- 松下数码相机老式,老式松下数码相机图片
- 什么耳挖勺好,掏耳勺什么牌子好
- 老式电饭锅怎样做面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