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这首诗出自哪里 “诗中有画

各位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的核心内容以及“画这首诗出自哪里”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往下看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出自苏轼之口,那他究竟是看了谁的作品,竟然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呢?这个人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 。 我们在学生时期应该都在课本上学过王维的诗,但对于他的画了解就比较少了 。 不过王维不仅精通诗画,对禅道、音乐等也都有着很深的理解,可以说王维的才能的确是世间少有 。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王维的一生,以及他的画作究竟是有何独特之处 。 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

画这首诗出自哪里 “诗中有画

文章插图
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 。 文学史上有名的辋川,位于蓝田县南十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不仅是秦楚要冲、三辅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 。 此处原本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别业,后被王维购得,从此,他在此过起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闲适生活 。 在宋之问别业基础上,王维随势赋形,植花木、堆奇石、筑造亭台阁榭,建起了孟城坳、华子冈、竹里馆、鹿柴寨等二十处景观,把二十余里长的辋川山谷,修造成了一处兼具耕、牧、渔、樵的文人园林典范,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二十一岁的王维状元及第,怀揣积极的政治抱负和做出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从家乡蒲州(今运城永济市)施施然走进大唐的经济文化中心长安 。 开始的时候,在张九龄的提携下,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 天宝年间,又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可谓顺风顺水 。 安史之乱中,他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 经过这番磨难,王维逐渐消沉下来,看开了世间之事 。 四十岁以后,他基本侍奉母亲以半官半隐的状态在辋川度过 。
王维母亲去世后,葬在东面山坡,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维逝世后,又葬在母亲墓南面的小沟旁 。 王维当年住所叫“文杏馆”,今已不存,唯有门前空地上,他亲手栽植的一棵银杏树,依然枝叶茂盛,就像他在诗中赞美过的那样:“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 ”每当秋季到来,硕大的银杏树一片金黄,和西侧观音寺银杏树遥相呼应,一起被称为“南山二杏”,让人恍然记起当年的王摩诘 。
画这首诗出自哪里 “诗中有画

文章插图
《新唐书》本传记载:“(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游、辛夷坞 。 ”长居此地的王维,陶醉于辋川的山壑林泉之间,同孟浩然、裴迪、钱起等诗友良朋“模山范水”“练赋敲诗”、泛舟往来、鼓琴唱合 。 他和裴迪为辋川二十景写下了四十首五言绝句,取名《辋川集》 。
在序言中,王维说:“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 。 ”
【画这首诗出自哪里 “诗中有画】这是王维自己编辑的组诗,精巧别致,颇有特点,体例上全是五绝,且以辋川山谷中各处游景作每首诗的题目,后人熟读的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方歇,王孙自可留 。 ”诗句流畅自然,清丽飘逸,成为传世佳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