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针灸手法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为任脉经穴,其骨中锤,如鸠鸟之尾 , 故而得名 。下面来讲讲鸠尾针灸手法 。
鸠尾针灸手法
取穴法:仰卧,剑突下方5分(平第6肋软骨水平下端线与腹正中线交界处) 。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前壁成90° 。
进针深度:针尖略向下呈45°,先使患者左手上举 , 然后进针 , 斜向下刺0.5-1寸 , 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
感觉及放射方向:腹胀向周围附近 。
鸠尾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7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分布 。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
3.腹白线:位于腹部正中线上 , 由两侧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起自剑突 , 下止于耻骨联合上缘 。
4.腹横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多量脂肪组织,内有腹壁浅动 , 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穿行 。其内尚有腹壁外脂肪和壁腹膜 。
腹腔内对应的器官是肝,膈 , 胸腔,心脏与心包 。
针刺鸠尾的功能主治
类属:为任脉络穴,膏之原穴 。
功能:宽胸理气 , 止咳平喘,化痰开窍,和中降逆 。
主治病证:
1.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诸病证 。
2.痰蒙清窍之癫狂痫,脏躁诸病证 。
3.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之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诸病证 。
4.脘腹气滞,食滞胃肠之腹胀,呕吐 , 呃逆,反胃,噎膈诸病证 。
鸠尾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天突,膻中,丰隆,脾俞,肺俞,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 , 化痰止咳,治疗痰浊咳嗽,气喘,胸中满痛等 。
2.配灵道,郄门 , 肺俞,尺泽,丰隆 , 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 , 心烦 。
3.配神门 , 大陵,丰?。?三阴交,印堂,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醒脑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
4.配身柱,本神,丰?。?太冲,申脉,照海,针刺泻法,化痰醒脑,安神定痫,治疗风痰痫证 。
5.配巨阙,膈俞,心俞,膻中,阴郄,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心脉瘀阻滞心痛,心悸 。
6.本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止痛 。配中脘 , 足三里 , 内关,行间 , 梁丘,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郁气滞之胃痛;配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治疗痰饮呕吐;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 , 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犯胃之呃逆 。
针刺鸠尾注意事项
1.忌针尖上斜刺,此种刺法会刺入右心壁,发生机械系心脏损伤破裂,大量血液迅速流入心包膜中 , 使心包内压力突然增高,心脏压塞及贫血而致心跳停止 。
2.本穴针对腹腔内的肝左叶,偏左上方有心脏,因此忌向上平刺;对于肺结核,心脏病患者 , 忌向上斜刺或直刺,以免刺伤心脏 。
【鸠尾针灸手法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3.鸠尾穴深部为脾,肝等重要脏器 , 故针刺前应触诊肝脏或脾脏是否肿大 。肝脾肿大患者,其肿大的肝脾边缘正在本穴处或本穴以下,禁不可刺,否则容易刺伤肿大的肝脾 , 严重的造成内出血甚至死亡等后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