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孕期如何胎教可以让宝宝更聪明?

什么是胎教
胎教一词源于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那时胎教的基本含义是孕妇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 。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
而胎教的现代研究表示:
目前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研究能证明,胎教可以对宝宝的智力产生任何影响!

那市面上推广常见胎教方式真的有用吗?
音乐胎教是最常见的一种胎教方式 。
都说听莫扎特能提高智力?所以娃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接受莫扎特等音乐熏陶 。
但是美国著名神经学家约翰·梅迪纳曾在2014年指出:
尚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莫扎特音乐对促进胎儿大脑发育有任何作用;更没有任何有力证据能说明胎教课程可以持久地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
虽然宝宝在23周左右,可以清楚地听到母亲的声音,但并不意味着妈妈听到的就是胎宝宝听到的 。
胎儿和外界不仅隔着妈妈的肚皮,更是隔着一层羊水 。声音穿过肚皮和羊水,再传到宝宝的耳朵里,加上母亲的心跳和声音,以及血液冲过脐带的声音 。估计早已经是“交响曲”了吧 。
PS:想象一下你自己在游泳池里游泳、潜水的听觉感受,就大致可以理解胎宝宝在羊水里的感觉了 。
胎宝宝的耳朵发育足够成熟后,虽然胎宝宝听不清内容,但也会因响亮的声音而惊慌失措,也可能会回应声音甚至是噪音,比如踢踢肚子什么的 。
所以要注意,准妈妈们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时,环境音量不要过量并且时间不要持续太长 。
专家们特别关注准妈妈过长时间和反复接触非常大的噪音的影响,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建议孕妇避免常规暴露于115分贝以下的噪音(好比电锯产生的噪音) 。
研究表明,长时间并且反复接触非常大的噪音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 。
所以,过度的音乐胎教反而有害 。
当然,像抚摸胎教、光照胎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
这个生命的摇篮——子宫里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子宫内部是一个封闭的黑暗、湿润、温暖、柔软的环境 。

胎宝宝在子宫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睡觉 。睡眠对胎儿来说,是一种大脑、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积极过程 。长时间的过度刺激,比如没事瞎拍打,或者突如其来的强光,反而会打断胎儿的睡眠周期,影响胎儿发育的自然规律,让胎儿情绪焦躁不安 。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在《童年的秘密》一书说道:
新生儿处在一个黑暗而寂静的环境中,四周都是柔软的保护,他们在里面睡得舒适又安稳,并习惯了这样的环境 。
过多的人为刺激,就是在干扰孩子生长的空间 。
所以说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正视胎教的意义,不要盲目推崇胎教 。

胎教教的是妈妈,那我们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胎教“教”的其实是准妈妈,准妈妈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需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欢悦的心情、乐观的情绪、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利胎儿的生长、发育 。
所以准妈妈应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孕期安排 。
1、保持心情愉悦,给宝宝提供良好的脑部刺激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系名誉教授Curt Sandman对孕妇的抑郁情况以及出生的胎儿情况的研究表明:
胎宝宝的大脑可能在子宫里以某种方式探测母亲的心理状态,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而感知的方式,有可能是通过母体释放的激素,如压力荷尔蒙 。
也就是说,如果孕妈妈体内压力荷尔蒙和有关神经介质的分泌,会间接的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