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沟通与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文



人与人的沟通与相处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文

文章插图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 说过:“所谓沟通就是同步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而与人交往则要求他与别人一致 。”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因此,交流沟通的终极目标是:鼓舞学生达成行动 。
教育过程是师生通过说与听,然后去思考、理解,从而实现彼此间精神和思想上的融合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源自于有效的师生交流 。很多老师会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甚至有些时候顶撞老师,蔑视老师的威严 。严格来说,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存在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处理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师生要维持良好的关系就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按照交流与沟通的时间段来划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分为课堂上及课外交流与沟通 。
按照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来划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分为言语、文本、动作及神态等的交流与沟通 。
(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老师习惯自己“一言堂”,秉持“学生会不会、懂不懂我不管、反正我是讲完了”这样的“自私”理念;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太在乎学生是否能听得懂,而放大每一个教学环节,面面俱到讲解知识点 。这两种极端有一个共同的结果——把学生当听众、观众,忽视了师生之间应该有的交流与沟通 。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 。这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沟通和交流 。
提问,是课堂师生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认为课堂提问,有以下几个作用:
A、求证:当教师的教学活动正在进行时,停下来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能知道学生是否只是课堂上的一个观众或者听众 。
B、启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教师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教学主题 。而我们课堂上,很多老师多惯于面向所有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效的提问,导致正在瞌睡的学生也能滥竽充数地拖着长音回答“是——”“对——”,多问一些为什么,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意义 。
C、警戒:学生长时间听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点名式的提问不是(集体式的问答)恰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警戒不是惩罚 。在我处理过的师生之间课堂发生矛盾的几个案例中,有几起都源自于学生上课不听课、睡觉,教师直接拍桌子批评或者变相体罚 。换种方式,如果当学生出现睡觉、走神等情况,执教者停下进度,及时抛出一个问题,哪怕是说“我讲到哪个问题了?”,再指向你需要提醒的学生,学生也会快速地回到教学中来,而且会有种负罪感,这种负罪感来自于对老师问题的支支吾吾,源自于周围同学的目光 。当老师忽略了提问的惩戒作用而直接批评责怪时,学生的负罪感就会被批评所抵消,也就会把自己存在的问题视为理所当然——反正你批评了我,也没什么大不了 。
D、激励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欢迎学生随时举手向老师提出问题 。教师并不认为这样做会打断他的思路,影响了讲课的系统性或者使讲课进度受了影响,而认为这是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他很好地配合的表现,因而常常对其中一些提问题提得恰到好处、对他的讲课有所帮助的学生表示感谢,给以鼓励,学生从这种老师的鼓励中得到自信 。而老师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在这次段考中,七年级作文《掌声为我响起》中,多数学生都有相似的情节——一次偶然的发言,得到老师的赞许而铭记至今,乃至影响学生的性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