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睛撞了会伤到眼球 孩子骑车跌倒右眼皮受伤风水( 二 )


城市的所有建筑物,当以衙署、文庙、城隍庙,最不容易改变,因为这是城市最核心的公共建筑,象征着政治、文化、信仰的权威 。唐宋以来,金华府衙、县衙、府(县)学、府(县)城隍,几乎没有改变 。但是,自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文庙改为新式学堂,直到前几年,府学旧址仍为金华某中学的校舍;清帝逊位后,府衙搬离旧址,以示新时代对旧传统的决裂,新世纪城市化浪潮袭来,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现在的金华市政府大楼,索性已经搬离了旧城区;新社会移风易俗,封建迷信打倒在地,金华县城隍庙已经荡然无存,府城隍庙的建筑本体倒还在,不过改变了功能 。也许时代发展太快,又有人主张放慢脚步,不妨回头看看,呼吁重建金华府衙、府学,然而,事过境迁,重建的“古迹”也不过是昨日蜕变后留下的躯壳,历史永远无法重来 。

宝宝眼睛撞了会伤到眼球 孩子骑车跌倒右眼皮受伤风水

文章插图
始建于北宋的万佛塔,位于金华府衙北,是城内的至高点,也是金华最重要的地标,惜于抗战期间拆毁 。近年重建的万佛塔,搬离原址,迁建于江滨的赤松门附近 。
金华,旧称婺州 。按照古人“星野”的说法,城市对应着天上的婺女星,故名 。在城内对应婺女星的地方,建起了星君楼,供奉婺州“分野之神”宝婺星君,保佑城市平安 。星君楼也称“八咏楼”,自南朝以来,几经重建 。数千百年,城市面目全非,唯有八咏楼,至今巍然屹立,位置始终未改 。这是城市唯一的传奇,冥冥之中,若有宝婺星君的垂佑 。
一座城市,变化是常态,不变是例外,变与不变之间,总该有规律可循吧——我在金华走街串巷、寻访古迹,经常这样想 。或者说,我宁愿相信世界是有规律的,如果沧海桑田、社会变迁,一切随机发生,无因果,无目的,无悲喜,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么,我的考古工作该是多么令人绝望 。
二、登楼记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依山傍水,北望北山,南临婺江,三国六朝时期为东阳郡治,唐宋为婺州,明清为金华府 。
唐代以前的金华城,只是婺江之滨“周长四里”的小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吴越国王钱镠割据两浙期间,在小城以外,加筑了一圈“周十里”的大城 。
大城筑成后,从前的小城,遂称为“子城” 。子城的四至边界,今天仍可辨认,也就是今金华城东南部的高阜台地,地势高出周边一截,里头设有历代金华府衙署、学宫、考院等机构 。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占领金华,曾短暂作为“太平天国侍王府” 。
我骑自行车,绕行子城一周,实测距离1393米左右,远不足“四里”之数;我也曾绕行外城一周,手机上显示的距离,周长似乎又超过了文献记载的“十里”之数 。总之,类似的数据出入,在考古调查中经常遇到 。
高阜台地之上,建有八咏楼,飞檐翘角,巍然挺立,其前身为南朝“辞宗”沈约出任东阳太守时所建的玄畅楼 。沈约登楼,作有八首长诗,题为《八咏诗》,情感充沛,十分有名 。唐宋因以名楼,遂称“八咏楼” 。八咏楼是子城的最高点,登楼临风,俯瞰双溪风光,是婺州名胜 。
宝宝眼睛撞了会伤到眼球 孩子骑车跌倒右眼皮受伤风水

文章插图
八咏楼,几经重建,但其位置,自唐宋以来未有更改 。
自不同方向而来的义乌江和武义江,在金华城南燕尾洲附近,汇合为“婺江”,绕城西去,最终注入钱塘江 。城南双江合流的景象,雅称“双溪” 。
《汉书·艺文志》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文人墨客,登楼望远,念天地悠悠,赋诗感怀,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譬如王勃之于滕王阁,崔颢之于黄鹤楼,范仲淹之于岳阳楼 。南朝以来,八咏楼上,人文风流,诗赋满楼,不在话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