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门准确位置图片 箕门的作用

箕门属足太阴脾经,箕,星名 , 在南天 , 凡四星,列入簸箕之形,人当敞腿兀坐时,两腿分张,形如箕状,故称箕坐 。其两腿内侧肌肉丰腴 , 有如鱼腹 。本穴在腴肉上缘,犹当箕星之门 , 故名“箕门” 。下面来看看箕门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
箕门准确位置图片
科学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
快速取穴法:
1.坐位 , 两腿微张开于缝匠肌内侧缘,距血海上2个4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
2.仰卧位,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约在血海上6寸 。
箕门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 。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 。深层有股动 , 静脉,隐神经和股神经支 。
箕门的作用
箕门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通利下焦,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遗尿,睾丸炎,腹股沟肿痛,尿潴留,腹股沟淋巴结炎,阴囊湿疹等病症治疗;长期坚持按摩,对男女阴部瘙痒亦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
箕门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 , 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取穴 。
进针深度:针0.5-0.8寸 , 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通利下焦,主治小便不利,遗尿 , 腹股沟肿痛 。
箕门对症配伍治疗
1.按摩:治疗腹股沟肿痛(配太冲):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皮肤表面按压,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
2.艾灸:治疗气虚遗尿(配关元):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
【箕门准确位置图片 箕门的作用】3.刮痧:治疗淋证(配中极 , 阴陵泉):用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