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是什么意思? 暗示的效应叫什么效应

亲爱的网友们好!这篇文章主要是给大家详细描述关于“暗示是什么意思?”的核心内容以及“暗示的效应叫什么效应”的相关信息,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往下看 。

暗示是什么意思? 暗示的效应叫什么效应

文章插图
小东晚上感觉饭菜比较咸, 喝了一杯水, 还想再喝的时候, 被妈妈说道:“你看你喝那么多水, 我看晚上又得尿床 。 ”小东妈妈给孩子晚上说的话, 结果早上起来, 恭喜小东妈妈预测成功, 孩子成功的尿了床 。
也许你会说咋就那么巧, 别不信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 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 在三国时代我们说的“望梅止渴”也是曹操运用暗示效应的典型案例 。
三军长途跋涉, 口干舌燥又找不到小溪等水源, 曹操大喊一声说前方有梅林, 因为梅子是酸的, 所以一提到梅子, "酸"的心理暗示便发挥了作用, 于是, 人们的口腔便大量分泌唾液, 起到了暂时解渴的效果 。 你看, 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 而且还是一位"心理学家", 他不自觉地运用了暗示效应 。

什么是暗示效应呢?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 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 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
暗示效应分为:
语言暗示:忽悠, 接着忽悠!这句台词我们现在都记得, 这就是范伟在赵本山语言暗示之前的反应, 最后赵本山通过成功的语言暗示拿下范伟, 让范伟深信不疑 。 也就是运用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来引导对象, 从而让对话对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 。 动作暗示:通过动作让参与对象更好的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动作表达什么内容的常识, 去理解发出动作的人所表达的意思 。 表情暗示:看我的表情就知道我现在是愤怒还是高兴, 就会让对面的人立马感知, 接收到你的表情信息后, 他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进行沟通了 。 环境暗示:书店的环境让人进去就像安静的读书、噪杂的环境也会使人心情变得很差, 好的学校大家都在读书, 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也会融入其中, 慢慢地静心去学习 。 反之, 大家天天上课环境像菜市场似的, 可想而知孩子成绩都不会很好 。 自我暗示:是指透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 。 自我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 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 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 。 可以向积极的方向暗示, 也可以向消极的方向进行暗示 。 自我暗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一种力量 。 一般说来, 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 所以抓住儿童关键期的”暗示效应“至关重要 。

在育儿过程中, 我们如何运用好这些暗示效应, 让孩子通过暗示效应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呢?一、语言暗示:
孩子成长过程中, 语言暗示的作用超乎你的想象 。 比如:小东的妈妈说, 我看你晚上喝的水多, 不撒尿才怪呢?结果第二天小东就应验了小东妈妈的预测 。 孩子写作业磨蹭, 家长经常会说, 你看你写那么慢, 今天又得写到10点多 。 果不其然, 孩子不到10点多坚决写不完作业 。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语言暗示的强大力量, 那家长该如何给孩子积极的语言暗示呢?
正视事实、语言平和
我们都知道, 刚才举的两个例子, 一般家长说出这样的话, 基本上都是语言带有批评性的 。 这就会让孩子很紧张, 紧张就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思考和动作变得更慢, 也就会按照家长批评的方向前进了 。 如果家长这样说, 小东你看你晚上口渴, 咱们喝水是有必要的, 小口喝这样有利于消化, 这样还不会尿床的 。 如果用平和的语言, 孩子的就不会紧张, 不紧绷孩子就会放松下来, 放松下来孩子就会回归正常状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