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朋克风 朋克头像


前言:关于朋克与亚文化
亚文化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英国 , “圈地运动”导致大批农民涌入城市 , 形成了与精英群体格格不入的“流浪者亚文化” 。
进入19世纪 , 全球出现了移民热潮 , 随之出现了多种移民亚文化形态 , “越轨和犯罪”“帮派冲突”“街角闲逛”都是典型的移民亚文化 。
到了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 , 摩登族(mods)无赖青年(teddy boys)、朋克(stiliagi)、垮掉的一代(beatniks)、嬉皮士(hippies)是当时特征较为鲜明的亚文化 。
1950年大卫·雷斯曼(David Riesman)提出大众文化和次文化的差别 , 并且将次文化诠释为具有颠覆精神 。大众是“消极地接受了商业所给予的风格和价值”的人 , 而次文化则“积极地寻求一种小众的风格” 。即亚文化的受众是更积极主动的;大众文化的受众是被动的 。
朋克意味着反抗 , 这种亚文化催生了稀奇古怪的发型、纹身、皮草服装、致幻剂和硬核音乐 。赛博是Cyber的音译 , 代表着网络空间 , 当计算机和互联网和朋克结合起来 , 就产生了赛博朋克(Cyberpunk) 。
在1990年5月举办的赛博空间大会上 , 与会者发表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演讲 , 关于VR、即兴音乐、身体改造的言论充斥着奥斯汀的弗劳恩学术中心 。这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现代主义风格的白色立方体 , 象征着20世纪60年代的太空时代 。
一位发言人注意到 , 它“好像象征60年代的政治舞台正在转向90年代的计算机存在主义舞台” 。他说得没错 , 因为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意识到 , 赛博空间的崛起 , 等同于“创世纪” 。
进入90年代之后 , 一股“密码朋克”的潮流悄然兴起 , 参与者是第一批关注信息加密、捍卫个人隐私的极客 , 密码朋克宣告诞生 。
这或许是人们对亚文化着迷的原因……

头像朋克风 朋克头像

文章插图

CryptoPunk:当像素头像遇到区块链
2022年3月12日 , Bored Ape Yacht Club(简称BAYC)母公司Yuga Labs宣布完成对CryptoPunks和Meebits的收购 , 完成NFT领域这两大系列的品牌、艺术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 , 未来将由Yuga Labs掌握 。
在NFT领域中 , 没有什么比拥有一个CryptoPunk更朋克的事情了 。朋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 是互联网历史的一部分 , 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宝贵资产 。
Matt Hall和John Watkinson是Larva Labs创办人 , 两人在1994年同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 , 毕业后Matt在Agency.com、Modus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任职软件工程师 , 而John选择继续深造 , 在多伦多大学读完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生的7年后 , 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电气工程和遗传学的博士 。
2005年 , 两人决定创办Larva Labs , 最初的定位只是开发APP , 经过十余年 , 他们开发了超过20款IOS和安卓应用 。
那时的Larva Labs也创造过一些爆款小游戏 , 比如《Trism》在苹果App Store前两个月的销售额便达到了25万美元 。
就像很多开发者一样 , 也因为中心化平台的种种问题产生了各种抱怨 , 同款游戏在Android市场只赚了1046美元 。
2017年初 , John制作了一个“像素角色生成器” , 他们已经可以用它创造出很多很酷的像素角色头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