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习期间 , 如果发生了医疗事故 , 带教老师会安排同学们一起探讨 , 找出造成医疗事故的根源,并对解决事故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讨,并对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进行了总结 。
在实习完毕后,指导老师还将学员们进行了关于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讨论 , 并将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交换 。
四、临床实习阶段
伴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 , 实习医生们对于医患沟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也是一个对临床思维、临床沟通能力、医德医风进行全面塑造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用语言来进行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将医患沟通的技能传递给实习生们,从而让他们能够在临床中形成一种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形象 。
为了让我校医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师的角度的转换,在临床工作中解决医患问题的能力,我们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医患沟通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等临床技能的培训 。
在实习生出科的时候,除了对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考察之外,还将对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作为出科的一项主要的测试项目,同时 , 我们也在实习生中对我们之前建立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进行了试验 。
五、研究生、住院医师阶段
在此阶段,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教育,其内容包括:首先,加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临床资深带教老师可以从现实中的交流问题入手 , 并与分组讨论等方式相结合,从而对原来的基础知识展开补充和扩展 。
第二种是在临床上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实际病例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个人报道或者书写自己的评述,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模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恰当的沟通 ,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归纳出更加切实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医患沟通规则 。
第三,在授课中渗透有关医疗法规,提高学生和患者的法治观念,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第四是将形成性评估与各阶段评估相结合,最终评估采用多项评估与规范化患者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

文章插图
融入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要点一、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本人所在学校的医学教育,在运用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BL)的基础上 , 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终生学习者的教学方式 。
对中外医科大学的医患交流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 并引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团队教学法(TBL)、案例教学法(CBL)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 , 将“规范化患者”融入到其中 。
多种教育方式相互借鉴 , 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对学生进行启迪,尤其重视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逐步完善,最后建立起一套比较稳固的教学系统 。
二、将理论知识灵活融合于临床
结果显示,在医院开展实习的过程中 , 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患者获得良好交流的机会 。除了将课堂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讨论、标准化病人与临床经验的分享等方式融合在一起 , 要求医学专业的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将困难的交流变成亲切的交流 。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教师和医护人员是如何与病人和病人的家人进行交流的,要知道病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有耐心地解答病人的问题;学习在与病人交流时,如何评价病人所获得的资讯对于决定病人的处理方法是有价值的,并进行分组讨论 。
-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随笔
- 幼师和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 怎么样才能和别人更好的沟通
- 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心态
- 简述如何克服沟通障碍
- 如何与做事果断的领导沟通
- 怎样提高英语听力
- 病人怎样提高免疫力
- 如何与同学沟通
- 怎样提高创新思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