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融荣与共】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选择来内地(大陆)生活发展 。 在这片热土之上 , 每天都有无数的机会产生:有的人大展拳脚、实现抱负 , 通过奋斗成就更大的自我;有的人结朋交友、成家立业 , 扎根第二故乡的“舒适生活圈” 。 当然 , 面对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活方式 , 不少人也担忧疑虑:我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思维方式吗?我们以25位港澳台青年在内地(大陆)不同城市工作生活的故事为线索 , 讲述他们的亲身体验、记录他们的奋斗成长 , 以青年视角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
本篇讲述:在中关村造机器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文章图片
“我一直在想 , 我们‘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到底有多大的商机?十年前 , 我在深圳展开相关工作 , 那次我看见了海量的快递 , 数量是香港的几百倍 , 就是这个原因 , 让我决定来内地创业 , 做无人配送车 。 ”
——香港青年李兴龙
中关村科技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被誉为“中国硅谷” 。 作为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 中关村科技园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 。 北京真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这里扎根了四年 , “这里承载了我们很多的梦想 , 也是我们创业的地方” , 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兴龙介绍 , “我们公司专注于做小型移动机械 , 包括配送、巡逻、清洁三大板块 。 尽管目前公司只有50个人左右 , 但却服务着全球100多个客户 。 ”
“很多人问我 , 在内地到底怎么样去创业?”李兴龙说他不止一次被问这个问题 , 后来他总结了自己的“内地创业接地气三步曲”:第一步 , 找一个内地合伙人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可以有条件开一个外资公司 , 而且遇到困难的时候 , 也有一个更熟悉环境的人来帮忙”;第二步 , 找一个好平台起步 。 比如参加创业比赛或依托孵化器 , 他们不仅能给予很多资金的支持 , 还能有导师手把手教你怎么去创业;第三部 , 取得融资动手干 。 如果我们真想将创业项目做大 , 就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支持 , 所以融资后 , 其实整条创业路才刚刚开始 。
李兴龙说 , 创业有艰辛 , 也有开心 , 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供应链、产品 , 到研发、市场 , 这些都要考虑到 。 谈到未来的发展 , 李兴龙信心满满“内地的市场非常庞大 。 在这里做生意 , 可以辐射全球 。 现在我们在做的无人配送车 , 还能衍生出巡逻、清洁等很多不同的产品 , 所以我们都觉得未来前景广阔 。 ”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统筹:宋乐永
监制:赵刚
策划:陶媛
【【成长之路·融荣与共】VLOG丨香港青年李兴龙:在中关村造机器人是一种什么体验?】制作:张诗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