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中的两句 。为了懂得这首诗的意思,深刻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含意,有必要说说 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所处的环境,思想感慨 。
《望春》顾名思义,就是眼望春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据历史记载:唐肃宗(公元756年)六月,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叛军攻占了唐都长安 。杜甫外逃流浪,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郫州(陕西富县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被叛军俘获,又带回长安 。虽然没有囚禁,但他从此失去了自由 。《春望》就是诗人被困长安第二年的春天三月写的 。全诗通过眺望沦陷后的长安京城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情感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神来之笔,虽然是文字,但是似乎无法用文字来解释清楚,您可以解释一下吗?】诗词开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面对沦陷后的京城长安,在春回大地时满城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忧国伤时,忧虑国家,思念亲人,感时恨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是全诗的主脑 。全诗的景,情,都是围绕着“感时”“恨别”来写 。“感时花溅泪,”是说诗人感于时局动乱,国家残败而伤心落泪,眼泪溅在花瓣之上 。“恨别鸟惊心”,是写自己与家人隔绝,不能相见,十分悲伤 。闻鸟鸣而心上惊悸不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紧贴上句,触景生情 。把诗人忧伤的心情具体化,把乐景写成了哀情 。
大家想想,在通常情况下,望见春花,可以引起人们的愉悦心情和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天听到鸟儿的和鸣声,可以让人感觉春天的美好,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然而,诗人尽管处于百花齐放,百鸟和鸣的美好春天,但在国破,人离,城荒这样的背景下,“感时”,“恨别”,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有多种意象:一层意思是诗人自己望着春花落泪,听到鸟鸣心惊 。二是移情于花,鸟 。将花,鸟,人格化 。心里想着,那花瓣上滚动的露珠,仿佛是花儿在伤心落泪 。鸟儿也似乎懂得离愁别恨,对人哀鸣,让人闻之心惊 。诗人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眼前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自己,感时之人,赌花落泪,闻鸟惊心 。家人隔离,亲人不见,像他一样,“恨别”之人,孤独寂寞,也是望花落泪,闻鸟惊心 。就这简短的十个字,一个“感时,”一个“恨别”,一“花,”一“鸟” 。把诗人忧国思家的复杂感情,国破人亡,老百姓遭殃 。勾画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
诗词后面八句,就好理解 。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描写了“感时”,“恨别 ”的具体原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接连不断的战乱,交通阻断,等待家人一封信,像万兩黄金一样宝贵 。“白头搔更短,恨欲不胜簪 。”说自己短短的几个月,头发白了不说,还脱落了许多,连簪子也别不上了 。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已达到了极致 。。一个普通的“搔”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忧心国家危亡,民族命运的深厚感情 。
总的来说,诗题“春望”,全诗以“望”字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紧扣春色,先写望中所见之景,再以当时诗人自己的心态作结,融合“感时”“恨别”之情于所见之景,用和谐的大自然景象与不和谐的情绪构成一种情景相悖的抒情环境 。这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也是这首诗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
- 如果你真心爱的那个男人,在你面前流下了第一滴泪,你该如何做?
- 伤感落泪的名字 伤感的四字网名
- 形容人心凉失望的句子文言文 心酸失望让人流泪的伤心短句子
- 10首催人泪下的伤感情歌推荐一路向北 男人感动到哭十首歌曲其实吧很在乎你
- 金牛座男生哭了代表什么 男人的眼泪代表什么,是唱给情人的还是唱给老婆的
- 切葱花不会流泪的方法 切洋葱不会流泪的方法点蜡烛
- 催人泪下感恩父母的句子图片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话简短
- 好看爱情电影推荐豆瓣 十部好看的虐心催泪爱情电影推荐
- 潸然泪下是什么意思呀 不觉潸然泪下的意思
- 扎心文案短句催泪 直抵人心的扎心文案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