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名】温脾汤 , 出自唐·《备急干金要方》 。
【组成】大黄四两(12克)、附子大者一枚(9克)、干姜二两(6克)、人参二两(9克)、甘草二两(3克) 。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临熟下大黄 。现代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每日3次 。
【温脾汤】【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
【主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脐周疼痛,手足不温,口淡不渴 , 苔白,脉沉弦 。
【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慢性肾脏病、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阑尾周围脓肿等病症 。
1.功能性便秘:3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1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温脾汤加减 。连续服药1周为1个疗程 , 随访半年 。疗效标准:2日内排便1次,便质软,解时通畅,停药后半年内无复发为显效;3日内排便1次,便质软,解时欠畅,停药后半年内偶有复发为好转;服药时大便排出通畅,停药则复发为无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 , 停药半年后复发率为18.75% 。(《光明中医》2014年第8期)
2.慢性肾脏病(CKD):41名本病3、4期脾肾阳虚瘀浊互结证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20名)接受常规治疗或试验组(21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温脾汤治疗 。疗效性指标:血BUN、SCr、24小时尿蛋白、Hb、Alb、中医证候,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结果:治疗8周后 ,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BUN、SCr下降,Hb显著上升,中医证候明显改善;同时不良反应轻微 。(《吉林医学》2010年第16期)
3.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其证候畏寒肢冷,神倦懒言,腹部拘急、冷痛,局部喜温覆 , 晨起五更尤重 , 进冷食后加剧等,均为脾阳不足的证候,而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痢下赤白黏液等又示内生湿热之征象,舌体胖大,舌质淡黯,苔多呈黄腻,脉多见沉 。宜贯彻通因通用的原则 , 但脾阳虚衰,难承攻逐,宜补而兼通,法取温下缓下,使肠腑通降逐宿邪的同时 , 辅助中阳 。出现乏力较重,下坠 , 泻下次数较多等气虚明显者,则加较大剂量之黄芪 。出现血色鲜红、赤多白少,腹痛明显,镜下充血水肿等湿热证候较重者,配合香连丸 。血瘀为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病理变化,镜下常可见血管紊乱甚至完全消失 , 呈红斑状 , 舌质则表现为黯、瘀点、瘀斑等,可加用失笑散 。便血明显者加三七粉、珍珠粉分冲 。(《江苏中医药》2011年第3期)
4.阑尾周围脓肿:6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 。治疗7日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血象正常为治愈;症状和体征减轻为好转;症状和体征加重 , 出现并发症为未愈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为3.75% 。(《河北中医》2013年第9期)
5.婴幼儿急性臌胀、便闭:近2年临床收治的因腹部手术后、黄疸性肝炎过用寒凉药所致急性臌胀、便闭婴幼儿36例 , 年龄8个月~7岁 。发病时间在术后1~3日,或服用寒凉药7日而发生的以腹部胀大,腹皮脉络暴露,便闭不通 , 且经外科插管排气无效者 。6~12小时便通、腹减为治愈;12~24小时便通、腹减为良好;2日内仍无排便者,宜酌用其他方法 。用药为1~2剂 。结果:42例中治愈30例,好转10例,未愈2例 。(《光明中医》2006年第5期)
-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区别图片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区别
- 增液承气汤
- oppo黑白屏怎么调回来色调 oppo黑白屏怎么调回来
- 细鳞壮鳕是油鱼吗
- 百合多少钱一斤?怎么保存比较好?
- 个税什么时候调整5000起征点 个税什么时候调整
- 迈巴吉什么车 迈巴桑是什么车
- 洛丽塔付了定金可以退款吗 付了定金可以退款吗
- 石榴汁保存多长时间
- 开胸顺气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