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就记载了一件矛盾的事 。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司马迁在写尧的时候说: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理天子职务,并向上天推荐 。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 。
可在几段之后,又写了舜的事迹,却跟尧的记录不一样:
"年五十摄行天下子事,年五十八尧崩"舜50岁的时候开始代行天子职务,执政8年后尧就死了 。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在同一篇文章中,隔了几段就写的不一样,司马迁写书的时候不校对吗?还是信口开河?
司马迁写《史记》可谓一字千金,怎么可能不校对,而且还是第一篇文章,必定会反复查勘无数遍,他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尧、舜之间确实有问题,可是不方便在书中展开,只能曲笔,留下这么个线索 。
随着《竹书纪年》的发现,司马迁曲笔的原因也水落石出了 。《竹书纪年》是晋国、魏国史官记载的历史,晋朝时候在古墓中被发现 。在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了出人意料的五帝历史: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也就是说,被后代歌颂的尧舜之间的帝位禅让交接并不存在,舜是靠武力推翻了尧的统治,所谓“德衰”也只是个借口 。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司马迁很可能知道尧、舜之间的历史恐怕不简单,但不敢写出来,毕竟当时的人们都愿意相信上古帝王禅让的美德,如果自己贸然写尧舜之间有猫腻,恐怕《史记》一写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在舆论中被毁灭 。但为了史家的尊严,他还是在尧、舜顺位,前者死亡的时间上做了手脚,让有心人自己去揣摩 。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
白马盟约,定下来了,可事实打了脸 。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杀白马立盟约《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有一天兴起,持剑杀了一匹白马立了个盟约:"非刘不王,非功不侯,有违此者,天下共诛之",就是说汉室天下,不生刘的不能称王,没有功劳的不能称侯,谁敢违反这个游戏规则,大家一起杀了他 。
可后记载中可以看到,非刘姓的王安然无恙 。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事实相反汉高祖当年立了九大王: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闽越王亡诸,燕王卢绾,南越王赵佗 。盟约定了,这些王位一个没动 。
就算这九大王是他立盟约前立的,但到了汉惠帝时,惠帝三年又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后来吕后又封了诸吕为王,更牛B的是长沙王一直平平稳稳,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
有人说《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故事,还有点荒唐,那是什么?是司马迁的失误吗?

文章插图
也许就是戏言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白马盟约”与事实矛盾,聋王猜测“白马盟约”确实有这么回事,但刘邦一向不靠谱,流氓习气非常严重,这个盟约只是刘邦喝高了定下来的,后来发现王早就封了,没有理由去剥夺,如果来硬的,很可能这些王都要造反,于是这事就没当真,关键的时候拿出来唬唬人 。这个盟约曾经对吕后立诸吕为王起过扼制作用,但吕后当权后,也就没有人敢提盟约的事了 。
对于“白马盟约”,大家有何不同看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