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是这样的:
比较擅长技术攻关,尤其是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的技术攻关 。如两弹一星、北斗、银河计算机……
比较注重科技应用,应用推广时有强大的政府行政力推动,阻扰新科技推广应用的任何利益集团和利益个人都无力阻挡 。如高铁、互联网、天眼监控网、移动支付……
不适合、不擅长精细的技术开发,尤其是体量很小的精细技术,如精密仪器、各种关键小部件、生物医药等等 。但只要能搞到现成的,就很有热情地组装大玩意,如C919,一流医院,里面的真家伙都是进口的,但整合成大件我们很有热情,而且有行政力推动 。兴趣似乎都在一个大字上 。再关键的东西,只要是小的就不想搞或搞不出来 。
【如何评价《我眼中的中国科研: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基础科学创新,彻底无望 。因为根本没有创新的环境 。思想不自由,歪门斜理不允许,板凳甘坐十年冷者无法保障其体面生活甚至体面工作 。考核压力、升迁压力、生活压力迫使原创者们把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论文、学术活动、抢那些迎合拨款者意愿的项目上,甚至放水造假应付 。浮躁的社会、禁锢的社会与原创无缘 。
这是我看到的唯一的题目比答案要长很多的问答 。
这位退学的博士所说出来的这些现象应该说在科研界还是存在的 。而且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
那我们有没有去反思过,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科研目前会走到这样一个地步,与什么有关系?是跟我们的体制有关系,还是跟我们目前的这些目标导向,以及从事科研人的一些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变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
很多在国外老老实实做科研的人,一旦回到国内之后,就变成了唯利是图的所谓的科研人员 。
所以说,我觉得最终还是中国的科研体制一些导向出了问题 。
比如说,我们目前职称的评审过程当中,更多的看重的是课题、经费、论文 。那么为了能够达到更高一级的职称,大家只有朝着这个目标就前进了,拿更多的课题,申请更多的经费,然后发更多的文章,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
虽然这种现象存在,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否认,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做科研的人 。因为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非常的快的,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必须有一些踏踏实实的人在做科研才能够取得,。所以说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认我们国家目前整个科学界对祖国社会的贡献 。
而且我们也看到目前国家也发现了这种问题的存在,目前在职称评定方面国家也提出来要破“四唯”,这样的话我讲我们科研界可能会慢慢好转起来!
真经最近也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 。虽然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位作者只是一个退学了的博士,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对科研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找得还是比较准的 。文章中提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 。不过,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他仍然没有提到 。
真经结合自己在高校工作的体验,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文中提到的观点:
随着学术活动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家已经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这个观点真经部分同意 。科研工作确实已经变成了一种普通工作 。在某些领域里,科研工作甚至已经接近于流水线工作 。比如基因测序,表面上是科学发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创新性 。
但是,真正的科学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能提出别人无法提出的解法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以及思维方法,能提出科学的假设和研究的方向 。没有这些人,科学就会停滞不前 。中国目前缺少这样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