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中药名】白屈菜 baiqucai
【白屈菜】 【别名】地黄连、牛金花、断肠草 。
【英文名】Chelidonii Herba 。
【来源】罂栗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带花全草 。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 。主根圆锥状 , 土黄色 。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 , 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 。叶互生,1~2回单数羽状全裂;全裂片5~8对,不规则深裂,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 , 有白粉;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相同 。花数朵,近伞状排列,苞片小 , 卵形,花柄丝状,有短柔毛;萼片2,早落,椭圆形,外面疏生柔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雄蕊多数,花丝黄色;雌蕊1 , 无毛 , 花柱短 。蒴果条状圆柱形,长达3.5厘米 。种子多数,卵形 , 细小,黑褐色,有光泽及网纹 。花期5~7月 , 果期6~8月 。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或山谷林边草地 。分布于我国东北、江苏、山东等地 。
【采收加工】5~7月开花时采收地上部分,置通风处干燥,切段 。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多有分枝,密生须根 。茎干瘪中空,表面黄绿色 , 有白粉 。叶互生,多皱缩,破碎 , 完整者展平后为1~2回羽状分裂,裂片近对生,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脉上尤多 。花瓣4 , 卵圆形,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枚 。蒴果细圆柱形 。种子多数 , 卵状,细小,表面黑色 。气微,味微苦 。
【性味归经】性温 , 味辛、苦 。归肺经、胃经 。
【功效与作用】破瘀止血、解痉止痛,止咳平喘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
【临床应用】用量9~18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用治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水肿 。
【主要成分】含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氧化白屈菜碱、原阿片碱、β-别隐品碱、DL-四氢黄连碱、小檗碱、白屈菜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 。另含皂苷、强心苷及黄酮醇、白屈菜醇等 。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