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

【中药名】鬼针草 guizhencao
【别名】鬼钗草、鬼菊、针包草 。
【鬼针草】 【英文名】Herba Bidentis Bipinnatae 。
【来源】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 。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 。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幼茎有短柔毛,叶呈2回羽状深裂 , 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菱状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 , 两面略有短毛 , 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 。头状花序,总苞片条状椭圆形,顶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管状花黄色,发育;裂片5 。瘦果条形 , 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 。花期8~9月 , 果期9~11月 。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荒地、林缘、沟边 。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
【药材性状】茎略方形或圆柱形 , 嫩茎有稀疏毛,尤以节处为多 。叶纸质 , 黄绿色 , 易碎,多皱缩或破碎,常脱落,展开后,完整叶2回羽状深裂 , 裂片披针形,上表面无毛,下表面主脉有稀疏毛 。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枚针束状 , 有4棱的果实,偶见黄色的头状花序 。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肝经、肺经、大肠经 。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 , 鲜品30~60克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用洗 。用治热毒或瘀热所致的痈疮 , 包括肠痈或外痈;热毒咽喉肿痛、外感高热、毒蛇咬伤;湿热所致的热淋、泻痢、痔疮肿痛;跌打瘀肿、风湿腰痛等 。
【主要成分】具抑菌、消炎作用,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