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三棵针 sankezhen
【别名】铜针刺 。
【英文名】Radix Berbers soulieana 。
【药用部位】来源于小檗科植物拟蠔猪刺Berbers soulieana Schneid.等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根 。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 。高达2米 。茎直立,多分枝,幼枝淡黄色,具少数疣点,刺坚硬,三分叉,长1~2.5厘米 。叶簇生 , 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状倒卵形 , 先端急尖,基部急狭呈极短的柄 , 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 , 边缘有5~18个刺齿,齿长1.5~2.5毫米,齿距3~7毫米,侧脉几与中脉乖直,细脉不显著 。花8~20朵簇生,花梗长5~15毫米,小苞片2,卵状长圆形 , 长约2毫米 , 萼片6 , 排成2轮;花黄色,6瓣,卵形至倒卵形,子房椭圆形 , 内含2~3个种子,稀3,宿存花柱长0.5毫米 。浆果椭圆形,熟时红色,被白粉 。花期3~4月 , 果期8~10月 。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600~2000米的山坡、路旁及林缘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或切片晒干 。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稍扭曲,有少数分枝 , 长10~15厘米,直径1~3厘米 。根头粗大,向下渐细 。外皮灰棕色,有细皱纹,易剥落 。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不平坦,鲜黄色,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 。气微,味苦 。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有毒 。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
【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于湿热泻痢 , 黄疸,湿疹,咽痛目赤,聍耳流脓,痈肿疮毒 。
【药理研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升高白细胞 , 具有降低血压、负性肌力作用,舒张冠脉血管,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实验性矽肺具有防治作用,有抗肿瘤作用 。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药根碱、受巴枯碱、九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木兰碱、黄栌木碱等 。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
【配伍药方】①治黄疸:三颗针茎15克 。煎水服 。(《贵州草药》)
②治暴发火眼肿痛:三颗针30克,车前子、光明草、菊花各9克 , 龙胆草12克 。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
③治喉痛:三颗针30克,山慈姑、雪胆各9克 。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
【三棵针】 ④治湿疹、疖肿:三颗针2份、滑石4份、青黛2份、生石膏4份 。凡士林调制成25%软膏,涂擦患处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