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结网风水地的特点 风水中的蜘蛛结穴


到了晚上,屋檐下的红灯笼一路点亮,走在石板街上犹如踏冰而行,石板泛出一片清冷之光,幻影重重......

蜘蛛结网风水地的特点 风水中的蜘蛛结穴

文章插图
石板上的黄姚
作者/熊育群
黄姚古镇靠近潇贺古道 。古道连通岭南与北方 。无数个晨昏,人足畜蹄踏响在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的丘陵和平地 。那些低矮的山岭和稻田从湖南的道县、江永、江华一直延伸到广西的富川、钟山 。现今,道贺高速、钟富高速穿越这片土地,时空因之而巨变 。
都庞岭与萌渚岭为南北走向的山脉,东西高耸,围出一个巨大的口袋 。黄姚就在这个口袋的底部 。北方的冷空气就像高速路上的车流,一直吹到了黄姚 。自然,北方的文化也辐射到了这里 。
但来黄姚却感受不到太多北方的气息,相反,这里吃的是粤菜,说的是粤语,四处生长着古榕、簕竹竹、簕杜鹃,出檐很浅的房屋,有高耸的镬耳封火墙、粤式的彩塑雕绘,特别是宗祠建筑,形制与珠三角的一模一样!广府文化随着珠江水系辐射广西,靠近广东的昭平自不待言 。陆地上的古道终敌不过水路的珠江 。
蜘蛛结网风水地的特点 风水中的蜘蛛结穴

文章插图
【蜘蛛结网风水地的特点 风水中的蜘蛛结穴】峰峦叠翠 李振江/摄
黄姚一片平畴,一座座孤峰耸立 。风景与桂林山水极其相似,石灰岩的地貌从桂林始,往东南方向到黄姚终 。它与北石灰岩地区的连山、连南、连州地貌一样 。昭平的土著瑶族与粤北山区形成了瑶民的分布带 。一条高山深谷里的瑶族分布带恰好是南岭山脉 。当年瑶民祖先沿着南岭山脉之北由西往东迁徙,散落到了大山脉之中 。
南岭山脉从西往东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组成 。五大山脉把北方的冷空气与交往隔断 。但潇贺古道把黄姚与北方连接起来了 。南岭开辟了五条古道,潇贺古道便是其中一条 。它从湖南零陵始,走双牌、道县,在道县分作两条:一条从西关桥往西南,紧挨都庞岭,经江永、富川、钟县到贺州;一条从道县常青村营房岭往东南,翻越萌渚岭,走江华到贺州 。古道北面的水路由湘江溯潇水到沱水,连接陆路;南面连接古道的水路分别是富川江与大宁河,两河汇贺江,贺江在封开流入珠江上游的西江 。
蜘蛛结网风水地的特点 风水中的蜘蛛结穴

文章插图
当年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军队沿着古道进军岭南 。汉武帝的军队入广西顺贺江和桂江南下 。桂江流经昭平,属另一条古道湘漓古道 。这是唯一一条全程为水路的古道——在越城岭与都庞岭间溯湘江而上,于兴安经灵渠进漓江、桂江 。
秦统一岭南后,中原人沿着古道南下,开始了南北方的融合 。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广信设交趾部统辖岭南 。自此广信以东为广东,以西为广西 。广信即封开古名,取自汉武帝圣旨“初开粤地,宜广施恩信”中的“广”和“信” 。
黄姚,以黄姓与姚姓命名,显然黄姓与姚姓是古镇的主体,其他还有古、莫、梁、郭、劳、林等六大姓 。贝姓人也有一万多 。这些始祖在中原的人,他们的祖先有多少是从潇贺古道迁来的呢?或是从另一条湘离古道迁徒至此?最早,瑶民沿潇贺古道迁来 。唐代诗人李商隐、罗隐从桂江乘船来到了昭平 。黄姓、姚姓一说是北宋狄青南征侬智高时留下的部属,“留兵千五百人镇守”,大多为山东人;一说是狄青南征之前就有中原人迁徙至此?黄姚两姓一直留了下来 。北宋、南宋三百多年间,迁往广西的客家人的确日渐增多,他们大多迁自山东、河南、江西、湖南及广东 。黄姚镇众多的客家人中,有从梅州一路东迁的,从南岭山脉的最东端迁到了西面 。自然也有沿贺古道南迁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