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 COROS 高驰 CEO 牛浩田
如何做产品:
小公司做产品 , 要比大公司更乐意服务那些大公司不服务的那些人 , 用户越精准越好 。 最初 , 牛浩田曾认为 , 高驰的目标用户是户外运动人群 , 后来发现 , 是越野跑人群 。 只有充分了解用户 , 知道用户是谁 , 场景是什么 , 才能找到它们的需求痛点 , 满足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
如果你能做好一件事情 , 你又何必做很多事情 。 高驰的手表没有做支付 , 没有 NFC , 音乐播放功能也是最近加进去的 , 高驰就想把运动这一件事情做好 。 所以 , 运动算法要自研 , 操作系统要自研 , 自建运动科学团队 。
如何管理和发展企业:
好的目标才能吸引好的人才 。 高驰的愿景是做最优秀的运动品牌之一 , 希望在科技领域成为像 Nike 一样优秀的公司 。
公司管理要尽可能少用人 。 帕金森现象在创业公司也会发生 。 少用人的背后 , 就是用最优秀的人 。
公司更像是运动队 , 不是家庭 。 家庭是不可分割的 , 家庭有太多的感情的联系 , 而一个人加入一个团队的原因是为了胜利和共赢 , 没有赢的基础而只是交朋友 , 可以不必共事 。
文章图片
Q&A:
在交流环节 , 当被问及 , 如何像高驰转型做「运动科技」公司一样 , 发展硬件公司的软实力?牛浩田回答到 , 高驰是围绕用户需求一步步走过来的 , 关于运动科学、力学 , 都是一点点根据用户需求发展来的 。 比如高驰有一款放在腰后面的产品 , 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分析跑者三维震荡 , 从而分析跑步中的能量损耗 , 并判断重心是否稳定 。 这些纯靠算法的人是不够的 , 需要运动科学的人来协助 。 因此高驰就发展了运动科学团队 。
如今很多人做产品希望找成熟代工 , 那硬件公司该不该自己做工厂?对于这个问题 , 牛浩田的意见是 , 如果产品是能够在一个小领域中获得成功 , 并且产品有一定水准、别人轻易做不了的 , 那大概率是要自己做工厂的 。 高驰的发展得益于自己的工厂 , 把最初的几十人培养成全能手 , 他们在将研发中的产品转入量产的过程中 , 起了关键作用 。
韶音杨云:持续开发运动场景 , 重新定义运动耳机 韶音(AfterShokz)创立于 2011 年、是专注声学科技创新的消费电子品牌 。 很多人因为骨传导技术和骨传导耳机而了解韶音 。 以骨传导技术应用为开端 , 韶音用十余款产品开创了开放聆听的全新品类概念 。
而近年来 , 韶音开始强化「运动」这一关键词 , 强调「聚焦运动场景、运动体验以及运动人群」的品牌战略 。
借周末的早茶会活动 , 韶音科技大中华区营销总监杨云为我们复盘了韶音十年的产品、技术、市场和未来战略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活动中 , 杨云带领团队刚刚取得了 3800 万销售额的好成绩 。
文章图片
△ 韶音科技大中华区营销总监杨云
运动场景和运动人群:
杨云首先探讨了韶音对运动场景和运动人群的理解 。 韶音主打户外运动场景 , 但户外环境造成的风险是难预期的 , 具备不可控的特点 。 比如路跑场景 , 其实在国内 , 较为封闭的户外跑步环境是稀缺的 , 在户外运动的时候 , 需要一个可以全方位感知环境的产品 。
对运动人群的研究发现 , 很多人拥有两副以上的耳机 , 耳机已经被工具化了 , 运动不是耳机的唯一场景 。 因此 , 韶音对运动人群触达的做法是从精准到普及 , 立足高势能人群 , 然后逐渐向大众运动爱好者普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