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言,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你如何理解?

”孩子王”刘老师的生活 。
50年代早期,刘老师初师刚毕业就被派到王村做小学老师 。学校初建,分一二三四年级 。总共40多个学生,年龄7一16岁 。当然不包括姐姐上课时背上的弟弟妹妹 。
.教室是民房改建的,前后各抹了一块黑板 。有两个年级面朝前面的黑板,两个年级面朝后面的黑板 。刘老师讲完四年级的课程,布置完作业,换到后面讲三年级的课程 。然后再一二年级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循环 。
上学人数是很难保证的,因为各家有各家的实际困难 。胖妞弟弟没人领,父母不让上学,刘老师两次家访,找到了让胖妞背着弟弟上学的办法 。保亭家种地忙不过来,父亲不让他上学,刘老师劝说他家入了互助组 。保亭有时间上学了 。
学校就一个老师,吃飯得自己做 。小厨房里有一个大煤炉子,除了做飯刘老师每天给孩子们燒两大壶开水 。下雨阴天村里的道路不好走,老师还要接送孩子们 。不过刘老师不用买菜,家長和孩子们经常送菜过来 。
说到报酬,听村长大爷说是每年给刘老师1000斤小米 。每年春节前送到家里,还捎带些礼物 。
大家好,我是闽南人啊茂,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很高兴能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是对“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这句话的理解 。
首先先回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但凡能吃上一口饭,决不去当老师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当教师的艰难跟心酸 。
1、教师这个行业,一个字,累!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是骂不得、打不得 。老师天天要做课件,专业技术要过硬,还要学习各种新生事物,比如要学习ppt,多媒体等,各种考核也很多,一不注意,饭碗就丢了 。学生不好教就算了,关键是现在的家长也不是省油的灯,三天两头挑事,找老师麻烦 。
2、教师的薪资也不高,从以前的私塾开始,教师的这份职业总达不到工资的预期期望,老师就是一个打着奉献自我的口号,干着有苦又累的活 。
3、国家科技发展,教育常常改革,但目前来看教师工资仍旧低,最近也闹腾着要撤掉职称 。目前有很多城市,教师的工资都比平均收入低,农村教师的情况更严重 。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孩子的家长同样希望孩子成为国家栋梁,至少能够拿个好文凭,找个好工作 。
可是却极少人看得起教师,都不愿做教师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为了祖国的明天,输出更多更优的师资力量是刻不容缓的 。
确实,不仅社会对教师的看法低下,师范生自身也十分缺乏教师职业情感,这确是中国教育现象 。
所以我希望国家能给教师更多的福利;希望社会能更加认可老师;希望家长能更好的配合老师,家校沟通更好的培养好孩子;希望孩子要尊师重道,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

民间有言,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你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民间有言,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你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民间有言,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你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今天为一个村子写志书,这个村子是城中村,过去文人非常多,私塾先生也非常多 。正好触及了这个问题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也有的说成是“家有三斗糠,不当孩子王”,其意思非常明显,民以食为天,只要家里口吃的能勉强糊口,谁也不愿意去当私塾先生 。这个孩子王,就是教孩子们读书的私塾先生,挪到现在,就是老师了 。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不明白了,中国古代,不是历来重视儒家学说吗?不是一讲究尊师重教吗?中国第一个真正的私塾先生,孔老夫子,不是被尊封为孔圣人了吗?那么,为什么没人愿意当私塾先生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