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孩子分享的危害
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物权意识”各有不同:
谁都可以玩我的东西!

文章插图
孩子在这个懵懂的年龄段,父母要多做表达爱和慷慨的表率,让他们慢慢感受到信任 。
1-2岁
只要是我喜欢的,那就是我的!
此时,孩子表现出对独立的渴望,他们坚持自己做决定以及说“不”的权利 。父母切不可强迫他们分享,这反而造成他们的独占欲比原来更强 。
2-3岁
我的东西,别人都不能碰!!!
这是个容易走极端的年龄,孩子逆反心理加强,也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对别人碰自己东西都视作一种侵犯 。此时的父母,在给孩子约法三章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各种选择 。
3-4岁
我的可以分享给你!
3岁以后,孩子社交的接触面逐渐扩大,心理上也有交友的渴望 。此时,父母只要鼓励孩子平时学说分享的用语,学做分享的动作,他们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
4-5岁
幼儿园的东西,都是我的!
此时的孩子已开始上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他们对幼儿园琳琅满目的玩具有最初的强烈占有欲,认为这也像家里一样,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 。而一旦他们知道什么是集体生活后,便逐渐懂得应该分享和合作 。父母需要和老师做好家园配合工作,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好处 。
5-6岁
我的东西愿意分享给需要的人!
此时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明显,分享的对象也开始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从周围的同伴发展到社区、陌生人 。父母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经常带孩子去做做义工,或者主动把一些物品分享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
很显然,家长想要培养孩子懂得分享,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家里的宝宝还不满3岁,那就不必刻意进行分享教育 。
要求3岁前的儿童做出分享行为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的,家长对一个不满3岁的孩子进行分享教育为时过早 。
宝宝不愿分享,家长不断劝说,甚至强迫分享,可能会给他造成两种后果 。
第一种,讨好型人格 。
孩子对别人的不合理要求不敢拒绝,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讨好别人 。
第二种,自我型人格 。
【强迫孩子分享有哪些影响】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变得不尊重别人的物权,喜欢抢夺、侵占别人的东西,成为人见人厌的小霸王 。
而这两种性格,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让·皮亚杰 说过:
“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已,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 。”
“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 。”
“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认为只有顺从和讨好,才会让别人喜欢自己 。”
所以,强迫分享,会对孩子性格造成影响 。
以上就是强迫孩子分享有哪些影响,强迫孩子分享的危害,请大家继续关注 。
- 孩子晚一年上学有影响吗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性可以要孩子吗
- 刹车灯坏了扣分吗 刹车灯坏了如何处罚
- 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是什么样的
- 怎么分辨玉的原石 怎么辨别玉石的原石
- 母兔下崽后怎么饲养 母兔下崽后需要分开吗
- 婴儿坠床怎么办 孩子坠床了怎么处理
- 刚出生的孩子眼屎多是不是上火了
- 10句打动女孩子的真心话
- 分手后男生真正放下的表现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