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让乡村日子更红火 乡村电商星火燎原( 二 )


【电商让乡村日子更红火 乡村电商星火燎原】上个世纪90年代 , 大集镇丁楼村就有村民为当地的戏班、影楼加工戏服、道具 。但当时传统的销售模式下 , 销量极低 , 甚至不足以维持生存 。所以很多村民为了生计 , 不得不放弃这一行当 , 另谋生路 。
2010年 , 丁楼村部分村民尝试通过淘宝平台销售儿童演出服 。很快大量订单如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涌向这个小小的村落 。于是 ,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淘宝上开网店 , 做服饰、卖服饰 , 形成网商集群 。
山东省菏泽市商务局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15年底 , 丁楼村有280多户家庭开有淘宝网店 , 占全村家庭户数的95%以上 。全村特殊服饰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家庭有12家 , 超过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35家 。
随后 , 这项产业从丁楼村扩展到周围的村庄 , 甚至整个大集镇和曹县 。大集镇乃至曹县从事服饰加工、销售的企业和个人越聚越多 , 曹县也因此成为全国仅次于浙江义乌的第二大淘宝集群 。
目前 , 大集镇已经围绕特殊服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一件服饰 , 从原料、辅料供应 , 到打版、剪裁、缝纫、熨烫 , 再到包装、发货 , 都可以在这个总面积不超过4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完成 。
山东省菏泽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15年12月 , 曹县特殊服饰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 全年特殊服饰行业网络交易额达30亿元 , 其中大集镇占全部交易额的50% 。仅在“六一”儿童节期间 , 大集镇单日快递发送的峰值就达到7万单 。
如今 , 淘宝村已经成为中国电商渗透率最高的村落 , 那里的村民早已习惯了网络购物 。在完成产业输出之后 , 这些地方也已成为农村电商网货下乡的排头兵 。
以江苏省沙集镇为例 , 阿里研究院的统计数据表明 , 2013年发往该地区的淘宝订单多达7.8万笔 , 人均网购消费金额220元 。
在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商战略中 , 淘宝村与农村淘宝一起成为两大核心 。
爱上农村淘宝
“我这段时间老肩膀疼 , 所以今天过来买护肩 。”在夏南村农村淘宝服务点 ,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人员看到 ,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让张学灵教她使用“农村淘宝”APP 。她是农村淘宝的忠诚用户 , 经常去服务点网购 。
在夏南村服务点 , 像她这样的常客共有200多人 。
在农村淘宝服务点设立之前 , 村民对网购是普遍抗拒的 。
“买到假货怎么办 , 售后服务怎么办 , 是村民们最大的顾虑 。”山东泰安道朗镇玄庄村的农村淘宝合伙人玄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
于是 , 为了让村民更快地了解农村淘宝 , 接受网上购物 , 地方政府还和阿里巴巴一起 , 对农村淘宝进行入户宣传 。夏张镇副镇长孙丽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 2015年7月 , 镇政府在接到上级政府的通知后 , 便成立领导小组 , 然后组织全镇40多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召开了宣传动员大会 。
很快 , 村里一些较为大胆时髦的人开始尝试网购 , 这些人中以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为主 。《农村电子商务消费报告(2014)》指出 , 40岁以下的农村网购消费者占农村网购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2.6%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