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二 )


2. 质量知识 – 赋能大热
不知道究竟是何时“知识管理”成了一道运营大餐,尽管现在仍有企业不重视其营养价值 。管理者可能既觉得鸡肋,又觉得欠缺了会空洞 。
留那么一点位置,哪怕为了填充信息的完整性也是有必要的 。不可长篇大论、还要看阅读这些信息的对象是谁 。比如繁杂的统计学计算面对的是基层员工,那么还是省省吧 。
简单的“质量术语”之类的小概念,不断更新 。如果是“质量漫画”之类的更佳 。

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文章插图

3. 工作计划类 – 尽在掌握
比较典型的如“分层审核计划”、“员工巡检计划”、“工作计划”,达到了工作可视化 。
这类内容体现在看板中,能体现工作的计划性、常规监控,也能体现工作的优先级 – 工作在“流动”(时间管理的典型应用) 。
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文章插图

4. 质量绩效类 – 品质主打歌
质量职能多数是吃这碗饭的,即监控职能:
  • 产品合格率/产线缺陷率(%、ppm)
  • 顾客投诉处理
  • 问题解决关闭
  • 班组质量对比
  • 员工改进案例前后效果对比
数据只要真实而不虚假、全面且不失体面、准确而不失偏激、及时而不拖后腿……能体现企业“品质健康”状态即可 。只要是问题,都得去解决(管理就是解决问题) 。
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文章插图

5. 激励类 - 赏罚分明
特别是与员工经济利益挂钩的激励(+、-)也会堂而皇之的凑凑份子:
  • 员工改进效果收益(谈钱不伤感情的那种)
  • 行为底线(小到批评教育、大到开除解约、大刑伺候)
  • 优秀班组、明星团队(不讲武德讲“品得”)
此类信息放入看板,究竟是正向激励作用大还是反向的更大,无法或很难做出一个比较平衡的比较,真的要结合企业自己的文化 。举几个例子,如:
? 国内某OEM旗下公司在其看板信息中明示“XX员工因XXX事,负激励¥¥¥” 。从上至下,谁也跑不掉,这是人家的文化使然(廉洁文化嘛);
? 某合资企业在其看板信息中展示“XX员工发现XX产品缺陷,及时反馈制止不合格品流出,奖励¥¥¥”(反向思考一下:能展示浪费的原材料成本吗?)
从另外的角度比较一下:
日本丰田模式中有“0 Blame”的说法!这适合日本的“社会约束” 。
戴明大师14条里面有这么一条,说的是反对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和海报之类的,只能徒增员工的挫折和不满 。更确切地说,他是反对“目标管理”的 。而德鲁克就表示不满了 。孰对孰错,且不论 。但美国人是“契约文化“!
曾仕强教授阐述“中国式管理应以安和乐利为根本,才算是善尽文化责任“;李正权老师《质量心理学》中提及“激励员工实现质量目标,一定是有功利的,质量奖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功利内容“ 。中国是”中庸“文化 。
是否采用到看板之中,唯效果论!因中国人的含蓄性爱面子,还是正向的鼓励更好吧(无论是精神鼓励还是直接拽钱)!
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文章插图

6. 温馨提示类 – 善意之举
典型的内容包括: